“宜在各郡、县、乡择适宜之地,修筑国府库仓,以保粮食物资及时供应。”
“国府库仓如何设置?”
“以粮仓为主,另设炭仓、肉仓、布仓等。除此之外,还当筹建应急仓,用于救灾恤患。”
“大致规格如何?”
“依照各地人口数量,县乡至少储备半载所需,郡城则需一载,王城多多益善。”
太仓姬綦颔首:“诺!”
太辎姜濉随后拱手奏报。
“启禀大王,今岁商赋已足额上缴,相较去岁所得,涨幅约为八成。”
姬宫湦笑问:“而今大周在册商贾几何?”
太辎姜濉如数家珍:“总计二千八百七十余家,其中大周商贾一千五百二十余家,各国商贾一千三百五十余家。”
“可有经营失策倒闭者?”
“约为六百五十余家,臣方才汇总之数,已将其等扣除。”
姬宫湦颔首:“商贾之要,不仅在财货通达,而应囊括各类物资生产与制造。”
太辎姜濉答道:“东郭工业区已日臻成熟。”
“孤王所指并非工坊,而是耕种、畜牧、采矿、桑蚕、渔猎等。”
姬宫湦话音刚落,太督内史冂便拱手进言。
“启禀大王,此类皆为大周国本之业,若交由商贾执掌,必然会危及社稷根基也。”
姬宫湦笑道:“若在大周,确属国本之业。若在诸侯,则是利国之业。”
太辎姜濉忙问:“如何能驱使商贾在外利国?”
姬宫湦当即简单举例。
“以畜牧为例,商贾若在各国豢养牲畜羽禽,大周府库将承诺尽数收购。”
“禀大王,当前便是如此。”
“市价常会起伏,是以商贾不敢托大。大周府库可在开春雪化前,厘定往后三载收购价,则商贾必定愿意前往。”
太辎姜濉忧心道:“若牲畜市价下跌,大周府库将会亏损。”
姬宫湦笑道:“孤王之所欲,便是市价下跌。”
太辎姜濉更为不解。
“还望大王指教!”
姬宫湦道:“此事牵涉甚广,非当前所能细议。待岁末大朝会结束,孤王将与尔共同执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