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京口水战碾压金军,完颜亮心态炸裂,秦始皇带扶苏飙车

大明世界。

朱棣目瞪口呆。

“不是,这也行啊?”

朱棣感觉自己几十年来培养出来的战争观念都被这一战震得粉碎。

就这样的宋军,竟然也能打赢?

这种朱棣正眼看一下都嫌麻烦,伸手随便一指明军就能让它灰飞烟灭的南宋军队,居然赢了?

就算是没有金幕各种热兵器,朱棣觉得自己之前燕王府的那些亲卫,打这支明军也用不了半个时辰!

在朱棣旁边,蓝玉表情同样也不敢置信。

“这些个读书的家伙,打仗居然也能这么,呃,居然也能这样赢?”

朱元璋扫了一眼在场的文官和武将们。

读没读宋史,从表情上就一目了然。

读过的要么淡定要么高兴,没读过的都是一脸震惊和懵逼。

朱棣忍不住开口道:

“父皇,这个采石之战不会是假的吧?这也太假了!”

朱元璋差点就一脚飞过去。

“假你个头!”

“采石之战,的的确确就是历史上发生的事情。”

顿了顿,朱元璋感慨道:

“不过朕第一次看到记载的时候,其实和你们的想法也差不多。”

“虞允文,一个纯粹的、没上过战场的读书人,竟然能凭借一腔之勇,成功指挥一盘散沙的南宋军队挫败金军主力。”

“或许这就是华夏的国运吧。”

朱棣无语半晌,道:

“赵构这个废物的运气还挺好的,每次搞出什么事情来,都有人帮他擦屁股,就很神奇。”

朱棣这番吐槽,还真是说到众人心里去了。

宗泽、韩世忠、岳飞、刘锜、吴玠、李宝、虞允文……

这个名单简直不要太长。

每次南宋眼看着就要被赵构玩没了,但就每次都有人能站出来力挽狂澜。

朱元璋哼了一声,道:

“你以为这是赵构的运气?”

“朕告诉你,这是五千年华夏的底蕴!”

“咱们华夏民族,就是因为世世代代都有能人站出来力挽狂澜,才能存续到今天,成为如此辉煌的文明。”

顿了顿,朱元璋觉得刚刚说的话不够准确,又道:

“应该说,华夏文明的兼收并蓄,开放和坚守的圆融统一,注定了我们能学习其他文明、种族的优点,能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是谓:取其精华剔其糟粕。”

“有这样特质的文明,又怎么可能彻底消亡呢?”

说话时,朱元璋的脸上难以抑制地露出自得的笑容。

朱元璋自己,何尝不是华夏文明优秀底蕴的体现呢?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大捷,陛下,采石大捷!”

左相陈康伯犹如旋风一般冲入了赵构的房间,脸上满是激动的表情。

赵构大吃一惊,露出不敢置信的表情。

“什么,朕的大宋也能大捷?”

话刚出口,赵构自己也感觉不对,忙道:

“快,让朕看看!”

赵构飞速看完了采石的战报,忍不住放声大笑。

“好,好个虞允文!”

“没想到啊,没想到,他竟然还能给朕这么大的惊喜!”

这下子,赵构算是彻底安心了。

连虞允文一个文官都能打赢完颜亮,赵构哪里还需要担心完颜亮渡过长江?

赵构心情振奋,开口道:

“重赏,朕要重赏虞允文!”

采石矶宋军大营。

李显忠和虞允文坐在帅帐之中,详细地聊着之前的那场战斗。

李显忠听完之后,忍不住感慨道:

“虞大人,你的战绩,当真是让老夫这个戎马半生的武人都要自愧不如。”

虞允文此刻已经从激动中平复下来,又变成了平日里风度翩翩的大宋中书舍人。

他微微一笑,对着李显忠道:

“大帅何必谦虚?若是大帅当时在场的话,定能把完颜亮打得全军覆没!”

客套一番后,虞允文主动道:

“我本奉枢密使大人的命令前来慰劳军队,权知主帅也是迫不得已的行为,还请大帅恕罪。”

李显忠哈哈大笑,道:

“虞大人何必如此谦虚?你可是帮老夫解决了天大的麻烦。”

原本李显忠在得到调令之后就颇为迟疑,担心自己就算到了采石也无力回天,反而会因为接下来的惨败而背上一口大黑锅。

没想到虞允文机缘巧合之下竟然击退了金军主力,彻底解决了采石这边的大麻烦。

如今军心士气都已经恢复,李显忠只需要稳稳守住长江就是大功一件,又怎么可能去追究虞允文的麻烦?

而且,虞允文是正儿八经的中书舍人,大宋高贵的文官。

人家和李显忠客气客气就算了,李显忠但凡是真敢对虞允文说点啥,就在建康府的枢密使叶义问分分钟就能过来把李显忠骂得狗血淋头好吧。

虞允文又寒暄了几句,便拱手道:

“有大帅坐镇此处,虞某也就不多停留了。”

“虞某接下来打算去镇江府那边继续劳军,这就告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显忠露出笑容,道:

“好,我立刻调拨两千麾下精锐,护送虞大人前往镇江!”

很快,李显忠率领诸多部将,送别虞允文。

“虞大帅,一路走好!”

“虞大人,以后有时间回来看看!”

听到突然的叫喊声,虞允文愣了一下,循声将视线转向前方。

在道路的两旁,诸多宋军士兵和当地民众自发地站在那里,对着虞允文招手送别。

虞允文心中一热,对着众人拱手:

“虞某何德何能,与诸位共战一场。”

“侥幸得诸位主持,破金虏于此。”

“望诸位多多保重,人生路上,希望还能和诸位有共饮之时!”

这位中书舍人竭力压制着心中激荡的情绪,挥手和众人作别,在两千宋军的护卫下,快马赶往镇江。

时任南宋抚州知州张孝祥闻讯欣喜若狂,做词《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

曰: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

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

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

剩喜然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

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

赤壁矶头落照,淝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

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

虞允文赶到镇江府,第一时间就去见了刘锜。

刘琦此刻已经生了重病,正躺在床上。

刘锜长子刘茽站在一旁,有些无奈地对着虞允文解释道:

“家父年老操劳,这几天时醒时睡,大夫说,恐怕……”

虞允文点了点头,有些心情沉重地看着病榻上的刘锜。

这位曾经的抗金名将,在过去的一两个月里屡遭失败。

很显然,这些失败对刘锜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

“刘大帅?”

虞允文试探性地呼唤了几声,没想到刘锜竟然还真的睁开了眼睛。

刘锜有些疑惑地看着虞允文,很快就认出了这位年轻的南宋中书舍人。

“虞大人,原来是你。”

“你在采石的功绩,老夫听说了。”

虞允文忙道:

“此番前来,不知大帅竟然病重至此。”

刘锜感慨道:

“老夫早已年迈,死而无憾。只是朝廷养兵三十年,如今却……”

“唉,大功出一儒生,我辈武夫愧死矣!”

虞允文闻言,也是有些尴尬,安慰道:

“大帅何必如此?且安心养病,待大帅身体康复,自然还能率军收复中原。”

刘锜摇了摇头,道:

“虞大人,老夫原本担心因老夫之过,致国破家亡。”

“如今有虞大人这般中流砥柱,老夫便可放心的去了。”

两人交谈了一会,刘锜再度陷入昏睡。

虞允文也不敢再停留,便提出告辞。

走出刘锜的帅府,虞允文不由对左右感慨道:

“两月之前,我也曾经随众人在临安城外送行大帅,彼时他意气风发,身体康健如四十许人。”

“却没想到一场战争,竟致如此。”

被李显忠特地调来护卫虞允文的时俊同样也感慨了几句。

“刘锜大帅乃是我辈武人楷模,此番老马失蹄,的确可惜。”

“还好,有虞大人在,一定能挫败完颜亮的图谋,收复中原河山!”

虞允文闻言不由失笑。

自己的事情自己心里有数。

采石之战,在虞允文看来无非就是巧合中的巧合。

他一个文官,本身也并不指望通过战争来提升自己的品阶官职。

只是环视众人一眼,虞允文突然一愣。

时俊的这一番话,得到了虞允文身边所有人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