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福神

落难情缘 洪门十一少 2720 字 1个月前

六祖惠能说到这里,意味深长地看了一下堂下,说,“从此,这个国家建寺安僧,奉行佛法,民众心地善良,道德高尚,国家安宁,天下太平。那个化身雄狮的哥哥,是释迦牟尼;而奋不顾身、首先引毒龙出洞的弟弟,就是弥勒。”

让我们把视线再倒回到布袋和尚在岳林山庄忽然失踪那里——

布袋和尚在岳林山庄不见踪影,难道是神迹泄露,因而回天归位了不成?

此地的岳林山庄虽然少了个布袋和尚,数百里外的杭州城却多了个大肚子僧人。

原来那个分身八面的布袋和尚吃斋回来之后,立刻找来自己培养多年的徒弟,吩咐他接替自己,管理岳林山庄。

弟子大吃一惊,说:“师父,你为何要离开岳林山庄,难道就是分身术泄露了么?”

布袋和尚不置可否的一笑,说:“这也算原因之一吧。佛教戒律,擅用神通者,出院(驱逐出寺院)!我因为吃斋而分身,也算犯了戒条。”

“师父,那你为什么不小心些?”

布袋和尚说:“若我不想让他看见,他如何能看破山僧的行踪!我只不过借用他的一张嘴罢了,这样,我离开之后,人们想到我,就不会轻易违背这些年形成的良好风尚。”

弟子有些恋恋不舍,呆呆地望着师父,布袋和尚收起笑脸,一本正经地对他说:“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岳林庄田产增加,设施完善,可以说是立下了千年基业,只要这座田庄存在,就能保证岳林寺数百僧人衣食无忧,修行精进,香火旺盛,更主要的是经过两次筑堤修塘,围海造田,再加上滩涂上长出了海苔,这里的民众,不管是当地百姓,还是流落来的难民,只要勤劳,都可以生活无忧了,因此,我的使命已经完成,应该离开了。”

弟子想来想去,总算想起一个挽留师父的理由:“师父,你还是不能走!你想,现在天下大乱,不知哪一天,附近的州县战火又起,无数难民必将逃难到我们这里,您若是不在,人们无以为生,岂不活活饿死?”

布袋和尚拍拍他的头。说:“你放心,我现在就到杭州走一趟,保你有十年太平日子过。”

于是,杭州城头,西湖之畔,人们时常看到一个禅杖头上挑着布袋的大肚子和尚,寒冬腊月,雪花纷飞,他却光头赤足,随处坐卧,有好心人赠给他一双靴,他不是穿在脚下,而是顶在了头顶上,人们发现,虽然他坐卧在雪地里,身上却从不沾雪花。破袈裟也不会被雪水弄湿。

很快,这个颠三倒四,奇形怪状,又有几分神秘的和尚便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人们问他从哪里来?

他回答说:“从来处而来。”

“那么你要到哪里去?”

他认真地想了想:说:“到去的地方去。”

“你家在什么地方?”

他反问:“家。有固定的地方吗?”

“你总该知道自己叫什么吧?”

他说:“你有名字,可是,名字是你吗?”

人们谁也不知道他来自哪里,又将去向何方,不清楚他仙乡何处,俗姓法号为谁,本来,这样一个无名无姓无来历的人,应该最为平常,可是人们,人们习惯了有名有姓,以为姓名就是自己,就反而觉得他有几分神秘了。

有人好心好意指点他:“你是和尚,应该住在道场里。”

他凛然反问:“你说,哪里不是道场?”

接着,他咦咦啊啊地唱道:“何处青山不道场,哪方水波无清凉。禅心若为沾泥絮,不随东风上下狂。”

然而,问话的人哪里明白其中美妙的禅机,只是顺着自己的思路说:“我们杭州的灵隐寺,是闻名的大道场,你何不到那里去挂单。”

他却说:“灵隐寺太破了,等八十年后,灵隐寺建成了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房屋达到了一千三百间,我再去常住。”

“天哪,八十年后,你还能活着?就算你能再活八十年,你又不是神仙,如何还能常住下去呢?”

他意味深长地说道:“只有活着才能住寺庙吗?释迦牟尼佛早就圆寂了,可他不是已经在大大小小的寺庙里住了一千多年啦?”

尽管他这样说,人们也不相信这个邋邋遢遢,窝窝囊囊的丑八怪大肚子和尚是佛的化身,只是根据他布袋不离身,都称呼他为“布袋和尚。”

农历大年初一,传说是弥勒菩萨的诞辰,这一天,杭州灵隐寺照例要举行祝圣法会。

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灵隐山麓飞来峰前,又称灵鹫寺,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印度高僧慧理云游来到这里,看到这座山峰岩石棱层奇秀,惊叹说:“此峰乃是天竺(古印度)灵鹫峰的一座小岭,不知何年何月飞来这里?当年,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此峰多为仙灵所隐。”

从此,这座山峰就叫“飞来峰”。慧理大师随即面对山峰建了一座寺院,命名为“灵隐”——仙灵所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