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国恩寺说禅(3)

落难情缘 洪门十一少 3657 字 1个月前

六祖惠能一口气说了四句禅后,接着又说,“下面,我想讲的是第五点,禅是一种生活的艺术,生活的方式。”

六祖惠能说:我们一般人的生活,基本上不具备禅的超然性、超脱性,不具备禅者的喜悦安详,都是在痛苦中挣扎,谈不上什么生活的艺术,无非柴米油盐妻儿老小。

出家人也有种种的烦恼。出家人的烦恼,高尚一点的叫求学,叫参访善知识。

古人讲“不愁无庙,只愁无道”,都希望在修行上达到一定的层次、在道业上有所成就。

有了道就一定有庙。这是讲出家人的烦恼。

在家人的烦恼,如果是学佛的人,今天听到说参禅好,就来参禅,明天听到念佛号,又去念佛,想阿弥陀佛马上就把他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不在这个娑婆世界停留,娑婆世界太苦太苦,这是学佛人的烦恼。

不学佛的人烦恼就更多,痛苦就更多,可以说是一言难尽。生活当中哪有什么艺术啊!即使是艺术家,他的生活也并不就等于是艺术;也不等于是演戏,演戏是比较轻松的。

但是,禅者的生活,那真是一种艺术。有个禅师写过一首诗,讲出家人的生活。

禅师在诗中写道:

幸为福田衣下僧,

乾坤赢得一闲人。

有缘即住无缘去,

一任清风送白云。

在乾坤天地之间,是一个清闲自在的人,可见这种生活的艺术性很高。

阵阵清风,缕缕白云,就像僧人的生活一样,就像僧人的形象一样,多潇洒多自在!可以说是真正达到了潇洒走一回。我们一般人说潇洒,实际上是硬着头皮说的。

哪里有真正的潇洒?

真正的潇洒是禅者的生活,是一种艺术化的生活,所以说,禅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在这里,我想提一提,有一个和尚,他一生活到100岁,他的一生真是艺术化的生活。他是一个极好的艺术形象,超脱、自由、自在。人家来向他请法,问怎么样修行。

他说:“你请坐一会,我还有点事要去做。”

去做什么呢?他到茅坑里去。

从茅坑回来了,他又对那位参访者说:“你要知道修行这件事,别人是无法代替的,连我要上茅坑这一点小事别人都代替不了。修行这么大的事情,光说是不行的,一定要自己踏实去做。”

他用这样的方法来说法。我们没有修行的人会这样说法,真这么说人家会说你神经病。

但是,他这样说,人家相信,因为他有德望,有摄受力。多潇洒,多自在!

有一次,参学的人问这个和尚:“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他把手一指:“庭前柏树子。”

你说东他答西,你说南他答北,好像是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他是明明白白向你指示了西来意是什么:一切现现成成。

还有一个“吃茶去”的公案。学人来参拜他,他就问:“你是第一次来还是第二次来?”

学人说:“我第一次来。”

和尚说:“吃茶去。”

又有一位学人来参见他,他又问:“你是第一次来还是第二次来?”

学人说:“我是第二次来。”

他说:“吃茶去。”

当时,院主站在旁边不理解,向他发问:“第一次来的叫他吃茶去,宾主相见,有个礼貌,可以吃茶去。第二次来嘛,就不是客人了,为什么还是吃茶去呢?”

和尚叫一声当家师的名字,当家师就答应了他。

他说:“你也吃茶去。”

这是多么高的艺术啊!他就在这样的一种潇洒自在当中,向我们指示佛法大意。不是像我这样坐在这个地方,耽误大家这么多时间,滔滔不绝地这么讲。实际究竟能够起多少作用?我自己都怀疑。

因为我连做那个和尚的学生都不够资格,所以我讲的东西究竟有什么用,我也不知道。

禅是我们生活的艺术,禅师、禅者的生活就是艺术化的生活。禅又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什么呢?

一切现成。

我们每个人都是饥来吃饭困来眠。这样,我们不是都在修行吗?

不对。

我们在吃饭的时候有种种的分别:这个好吃这个不好吃,这个是酸的这个是辣的,这个是甜的这个是苦的。我们睡觉的时候也是在百般思索,辗转反侧睡不着,睡不着又硬要睡。那不是在睡觉,那是在挣扎;那不是在吃饭,是在吃分别。这个菜辣的,这是腐竹,这还可以吃,一直在分别。

禅者的生活方式跟他对待一切问题一样,超越了二元对立,是在无分别中生活。

一般来说,禅者的这种生活方式,我们没有达到那种地步,千万不要去模仿。

你去模仿就糟糕了,因为你没有那种境界,没有那种受用。你的模仿仅仅是东施效颦而已。

总之,禅是一种生活的艺术,生活的方式,是智者觉者的生活体现,是悟者行者的生活内涵。

第六,禅是永恒的幸福、真正的快乐。

禅最终的目标,就是要达到永恒的幸福,得到真正的快乐。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禅能够把生命固有的一切活力释放出来。

我们本身具有佛陀的十力、四无所畏等种种功德智慧,三身圆满具足,为什么显现不出来?

因为被无明妄想的尘埃盖覆了。

我们只要通过禅修的方法、通过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样一种超然体验,就能够把我们生命固有的一些能量活力释放出来,最后就能真正一切无碍,究竟解脱十方世界。有缘即住,无缘即去,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禅最终的目标与一切言教的佛法是一致的,只是进路不同。一切言教的佛法,不是直指,而是间接地、则一步一步地来做;

禅要一步到位,顿超直入。

禅与一切言教佛法的区别就在于此。禅要得到这种永恒的幸福、真正的快乐,如果是上根利智的人,一瞬间可以做到。根机陋劣的人,不可随便地来效仿。

因为根机利的人也是一种积累,根机钝的人积累还不够。就等于做生意一样,谈一笔大生意需有很多银元,腰缠万贯的人他一下子就答应下来,买下来做成了,他有积累。

从表面看来这是顿,一步到位,但是他的艰苦努力在前,这是过去积累的结果。积累不够的人,资本不够的人,三贯的生意要做大生意不容易,只能慢慢来,修行也是如此。

所以,我们要培植善根,广结善缘,广种福田,使我们的福德因缘不断积累,不断扩充,不断地来培植我们的善因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