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再次给简英下了一道命令,还是密令:首先,简英可以派人去告诉莺莺国舰队,如果他们能够将舰队撤回滨南省并且不再动兵,那么简英就可以替他们向皇帝作保;】
【同时,馨屿可以赏给莺莺国,让他们存放货物等等;除了滨南省外,曲江、福州两省的海岸也可以在约定的时间中让莺莺国商人过来通商,但是莺莺国人不能长期逗留;】
【最后,想要达成这些结果,莺莺国舰队不需要进京,只要他们能够退兵,简英就可以给他们保证,这份密令就是依据。】
【不过,除了这份密令之外,皇帝还下了另一道命令,是给简英、牛堂等人的命令,内容则是要求他们坚决防守作战,绝不可以畏战怯战。】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等人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皇帝下了两道方向相反的命令,这倒没什么,两手准备嘛,就算是要谈判,也不能不进行相关的防守,直接放任莺莺国舰队随意游荡嘛。
不过,皇帝这个给简英的密令之中,提出的相关条件……怎么和静安在二山门的中尖炮台和土尖炮台一战之后,私自给查尔斯开出的让步价码有些类似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时静安对于查尔斯的表示就与此颇有些相似,如,表示自己可以替莺莺国向皇帝上奏,这不就是皇帝说的简英可以为莺莺国舰队作保么?
再比如,静安表示可以让皇帝给莺莺国舰队、莺莺国商人等一个暂时寄居的地方,放在此时来看,不就是已经被莺莺国舰队自行占领,又在这里被皇帝承认的“赏给”莺莺国舰队的馨屿么?
以及,静安当时还声称,可以向皇帝上奏,专门给莺莺国商人们一个在原本的关口之外的进行贸易活动的地方。而现在,皇帝自己也允诺了这个地方,还不只是一个,而是许多个——曲江和福州两省,可以开放进行贸易的海岸可不止一两个。
这绕来绕去,最终,居然皇帝还是绕回了当初静安给出的条件之上?
这不得不让人感叹,都是央洲的朝堂认知和判断体系下的人,皇帝和静安实际上在这方面的认识和让步还是相似的——也怪不得,当初在南下变成与莺莺国舰队谈判的代表之前,静安能够深受皇帝信任和重视呢,君臣的思路都比较相近,能不得到皇帝的欣赏才怪。
不过,当初,静安在和查尔斯谈判的时候,他的这些个让步就没有得到查尔斯的认可,莺莺国舰队压根不满足于静安的条件——这还是查尔斯本人已经违背了莺莺国本土首相亨利等人的条件之后的结果。
要按照首相亨利和一众官员提出的条件,这简直是相距甚远。
而查尔斯已经被召回国内,新任的全权代表波廷格,显然也没有什么与央洲的私交,他从一开始来到央洲的时候,姿态就摆的很高,态度就非常明确——一切依照莺莺国本土给出的条件进行商谈,绝不进行什么让步妥协。
所以,这时候,皇帝提出的这些条件,显然不可能让莺莺国舰队就此罢手。
“这些大臣们啊……还有皇帝,都这么久了,还是没有看出来莺莺国的胃口到底有多大。”李世民总结,在大臣们同心协力地隐瞒和欺骗之下,皇帝现在还沉浸在自己的假想,以及大臣们编造出来的莺莺国和莺莺国舰队的形象以及要求之中。
像是这一次让皇帝转变态度的这个所谓的莺莺国舰队的布告,显然是央洲官员们自己炮制的虚假内容,目的只是为了让皇帝能够允许他们与莺莺国舰队展开谈判罢了。
皇帝就不能把所有事情联系起来想一想吗?
当时静安被弹劾处理,罪名之一就是私自割让了馨屿——这说明,即使别的事情没有暴露,但是静安私自让步的一些情况可是已经上达天听了。当时,静安这么让步,莺莺国舰队也没有就此罢手退兵,恢复和平。
这样还看不出来莺莺国和莺莺国舰队的实际胃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