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皇帝的行宫也可以称为翰鲁朵,而与辽朝中央四时游动的制度相对应的,则是四时捺钵制。】
【捺钵并不是一个或者几个固定的地方,而是辽朝皇帝所到之处。】
【简单说来,皇帝所居者,谓之翰鲁朵;皇帝所至者,谓之捺钵。而到了捺钵之后,仍居于翰鲁朵、也就是行宫之中。】
【每一任皇帝都会拥有自己的翰鲁朵,他的子嗣也将会继续居留在他的翰鲁朵中,若是其中一个子嗣继承了皇位,就自动分离出去,重新建立一个翰鲁朵,新帝的子孙也归属于新帝所建的翰鲁朵。】
【原有的翰鲁朵并不取消,也并不会停留在一处,而是继续随同新帝的翰鲁朵四时迁徙。】
【当然,既然翰鲁朵也可以称为行宫,那么对于各个皇帝的翰鲁朵也可以称为某一宫,如辽太祖的弘义宫,辽太宗耶律德光的永兴宫。】
【因而,整个皇族除去分守一地的成员之外,其余不少都是要随着皇帝四处迁徙的。而随着皇帝四时迁徙的不只有横帐皇族,还有几个国舅帐。】
【因而,整个辽朝以皇帝为中心的迁徙组织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部落:有着中央政府的主要官署及其职官,即所谓“扈从百官”;有着皇族成员、诸斡鲁朵人户及数以千计的禁卫士卒;有着“辽内四部族”众多的部落成员。】
小主,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肯定道::“这确实已经可以算得上一个部落了。”这样庞大的参与人数,又有处理事务的官员,负责护卫和临时作战的禁卫士卒;而横帐皇族和国舅族都在,也使得这个“部落”可以正常通婚不受地理影响。
而这翰鲁朵的设置条件……有几个皇帝就有几个翰鲁朵吗?刘彻想道,不过,也不能排除例外的情况。比如太后摄政,临朝称制——毕竟大汉不乏有这种情况,那既然太后需要处理各项事务,她们是否也会设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翰鲁朵?或者一个近似于翰鲁朵的存在?
“不过,难道辽朝因为是一个游牧王朝的原因,对待祖先祭祀方面也与中原不同?”一名大臣道,显然对这一点非常在意。
那可是祖先祭祀啊!
刘彻嫌弃地看了他一眼,觉得这个人好像不太会动脑子:“难道他们不能把祖庙、祭祀的地点都放在行宫之中吗?”既然基本制度是行朝,那祭祖有什么难的,把祖庙什么的也变成一个能够跟着走的不就行了吗。
不过,这种到处跑也不是没有好处,起码就很方便皇帝视察各地的政务、情况,挑选各地的人才——如果辽朝没有大规模施行科举的话;就算施行科举,到地方上也说不定能够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人才。
【皇帝的翰鲁朵内各个重要机构随行的官员应有尽有,这些官员也被称为“朝官”。】
【而各地的官员属于地方官,辽朝最终所拥有的五京中的官员,称为京官,京官只是京官,而不是朝官。某种程度上,京官也已经成为了地方官,只不过级别要高于其他地方官。】
【对于辽朝官员来说,成为扈从行宫的官员,才能叫做“入朝”,而从扈从行宫变成各个京城的官员,则是叫做“出”。】
【而皇帝倘若到达某一京城时,也并不会长期在其中驻留,往往停留时间并不长,就会离开,继续向各处移动;甚至,有时皇帝到达某一京城后,并不会入住这里的宫殿,而是依旧住在庐帐之内。即使入住,这些宫殿也同样被称为“行宫”。】
【跟随皇帝迁徙的行宫部落,基本上依旧以部族庐帐的形势存在,驻扎在城外;
各个官署同样如此,除去一些在城内设有留守司衙的官署可能会入驻城内的府署外,其余官署并不进城,而是依旧驻扎在城外处理事务。】
————
————
耶律阮暂时是不会想到自己被这些贵族们干脆利落地干掉的……
虽然部落时期部族夷离堇被杀的例子不算稀奇,但建国后比较和平;就连耶律倍和耶律德光争位失败都没有被杀。所以他是不会想到自己会有直接被人从物理上消灭的风险的,就算有,也是在战场上战死、或者一些厌恶辽朝的人刺杀……
而且他也觉得自己对自己行宫的掌控已经足够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
关于辽朝的行朝制度非常复杂,包含内容很多,但本文就是简单介绍一下,参考杨若薇《契丹王朝政治军事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