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启蒙

杜子远沉吟一会,说道:“好,你来挑人。”

至此,自又是一番忙碌不提。

待江清安排妥当,一家人乘坐马车,送小静容去老学者家,行拜师礼。

此后,小静容小小年纪,就被迫天天早起,然后乘坐马车,前往老学者家中,开始他的求学生涯。

江清也被迫跟着早起,日日送小静容出门。

又一个早起之晨。江清看着渐渐远去的马车,打了个长长的呵欠。

“好困!感觉我跟现代送小孩上学的家长没什么区别,都是辛苦命哎!小静容也好惨,跟去上幼儿园一样。”

“何为幼儿园?”立在江清身旁的杜子远疑惑问道。

“没什么。相公,我们回去睡回笼觉吧!”

“你睡。我去读会书。”

“哦。”

江清内心毫无波澜。他就知道是这样!他已经从最初的愧疚,到后来的跟随,到最后,他放弃挣扎,躺平了。

当爹的和当孩子的都那么卷,当阿爸的,卷不过还不让人认命?

哎,回房睡觉去!他这种学渣,就不要自己为难自己了,还是好好做一条快乐的咸鱼吧!

江清又打了个呵欠,踢踏踢踏地走回房睡他的回笼觉。

这两年来,洪隆祥在江清的带领之下,发展迅猛,店铺数量已经超过三十家。其中有八家店铺,更是走出了省,在其他省府州县生根发芽。

洪隆祥的名气已经打出,每当江清派人出去开拓新市场,当地知县或知府听到消息后,都会主动找上门,为洪隆祥的人上门实地调研提供便利。

这些当官的之所以如此殷勤,实在是因为洪隆祥真干实事,能为当地带来莫大好处。

君不见,那兴庆县,一个靠着多样化养殖,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大县。光是那鸡的产出,就能满足十几个府的供应量。

更别提,这一路走来,为当地提供了多少就业岗位,上缴了多少税收,让多少户人家脱贫致富了!

还有那尤平县,靠着自身优良的水资源条件,大力推广桑基鱼塘,集中规模养殖脆肉鲩。

这让它成为了南方地区有名的桑蚕养殖基地,以及脆肉鲩批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