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收割回来的稻谷,因为不用交税,可以全部自留。
而原来的谷仓,早已满仓。多出来的稻谷,只能拉去饲料厂,放那边的粮仓里面。
这么多稻谷,一大家子也吃不完,卖了吧,又不是很值钱。做饲料吧,又太浪费。
“先放着,晚稻能放得久。村里边若是谁家有急需的,可以帮衬一下。”杜老爹如此说道。
见此,杜子远和江清都没有意见。像杜家这种家境,若是放在华国解放初期,分分钟就是被批斗的地主阶级,任你再好心,也要被摁在地上接受磋磨。
但是在这个世界嘛……嗯,算了,还是做个好人吧!
这期间,江清找来一块鱼塘,让洪隆祥技术部的人按照设想,在鱼塘里边养鱼养鸡养鸭又种莲藕,日日记录数据,为日后在兴庆县推广这种生态养殖模式做准备。
因为有灵泉水的加持,鱼塘里的生物数据一切正常,并没有发生鸡瘟或者大批鱼类非正常死亡的现象。
其实也不难猜测这结局。毕竟,哪怕在现代社会,还是有不少养殖户用这种模式去养殖。
既然还有人这样养殖,就说明还是能赚钱的。既然能赚钱,那就推广呗!
于是,江清让杜子远以廪生的身份,再协同洪隆祥的名义,给吴知县送去请帖。
不出所料,吴知县应邀了。
这一次吃饭的地点,定在覃庭钰开的那家山庄。哦,不对,这山庄转手了。听说买的人,正是那饮食一条街最大那家酒楼的掌柜。
山庄里边的食物,都是自产自销。里边稻田起伏,鸡鸭成群,青菜成畦。
其中有一处山崖,背靠一块巨石,底下有一眼活泉,泉水清冷透澈,蜿蜒成溪。
溪水里长着一种山坑鱼,肉厚紧实,做出来的佳肴,最是一绝。
午时,山庄内。
杜子远陪着江清,带上杜三杜忠清以及技术部的人,去拜见刚到达山庄的吴知县。
随后,众人入座。杜子远和吴知县一桌,江清和洪隆祥的人一桌,吴知县带过来的人一桌。
“知县大人,这是香煎山坑鱼,刚刚出锅,您尝尝。”杜子远朝吴知县推荐。
吴知县淡笑着夹起一条,放入口中。
“不错,鲜脆爽嫩,味道火候恰到好处。”
吴知县将那条山坑鱼整条吃完,看得出来,这鱼合他口味。
言语交谈间,江清让洪隆祥的人,给吴知县介绍鱼鸡结合的养殖模式。
吴知县没有表态,但他全程含笑,又时不时地点头应和。江清猜测,这事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