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有些船夫,还做起了快餐跑腿生意,专门给那些住得偏远点的人家,帮忙运送吃食。
桑基鱼塘的兴起,不仅带动了饮食行业的发展,也给周边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涌入水乡。有的给规模稍大点的家庭作坊干活,有的去看守鱼塘,有的做起了买卖......
总之,根据时夫郎的观察,水乡到处生机勃勃,一片欣欣向荣。
看得江清心内发热,恨不得砸巨资,在水乡开办第一家纺织厂!
但是一想到如今的纺织机器,还没有进行革命性的改进,距离规模纺织,还有一大段距离。最终,江清只好熄了这股心火。
信中的最后,时夫郎问江清,什么时候过去水乡看看?
江清微微叹息,如今的他,已是身不由己。
小静容还未断奶,也受不住长途颠簸。若江清执意要现在外出,只能给他找个奶妈,然后将他交由杜老爹照顾。
杜老爹这一年来的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许是劳累了大半辈子,之前又受过徭役磋磨,哪怕有江清的灵泉水供养,身子还是肉眼可见地憔悴了下去。
江清怎么忍心,就这样丢下小静容和杜老爹,一走了之呢?
另外,家中的几十亩田地,杜老爹已经干不动了。
前不久杜老爹才找他商量,要不要将其中一半的田地,挖成鱼塘,养脆肉鲩?
到时候找个人去看守鱼塘,杜老爹就可以省事很多。
写信问过杜子远,也认为这样可行。
如今,只等秋收完,就会找人挖鱼塘。
至于水乡那边,江清因为与杜忠清保持着固定的书信往来,对于洪隆祥的近况,了解得很清楚。
因为有时知县的主动捧场,第三家洪隆祥很快便在水乡扎下了根。
洪隆祥开张的第二日,便有鱼塘主找上门,询问脆肉鲩的养殖事宜。
很快,便有了与第一户鱼塘主签订的合约。
到目前为止,已经与五户鱼塘主签订了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