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义子

家里还有水田和山地。这些水田和山地,一部分是祖传,一部分是后来花钱买的。这边盛行种水稻,一年两熟。交了税后,留下来的足够两人吃,甚至还有剩余。至于山地,大部分种了木材,不用怎么打理。只留一部分用来种菜,也足够爷俩吃。

总之,在附近几个村子里,杜老爹的家底委实不错。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附近十里八乡,只有这么一位致仕回乡的老学者,大家都对其很是敬重。想不到德高望重的老学者,没有收其它学子,却收了杜子远这个学生。

村民们真真是羡慕妒忌恨。想不通杜老爹为什么还不成家?为什么这么看重一个瘸子?大家伙都觉得很不可理喻。

于是就有人私下就生出了别的念头。

杜老爹的一个表哥找上门,说你一个人这么多年来,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杜子远扯大,确实不容易。现在杜子远能照料自己,你也该考虑一下终身大事了。我媳妇那嫁布雨村的妹妹,刚死了相公,但她人长得福气,又没生小孩,你可以央媒婆过去求娶回来,好生个大胖小子传宗接代。

苦口婆心地说了一大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话,临走时还说道:“杜子远没上族谱,我们都不认他是杜家人。”

杜老爹枯坐着想了一夜。

第二天,就顶着黑眼圈,提了重礼,去拜访杜家族长。杜老爹向族长提出认杜子远为义子,要求开祠堂,入族谱。

老族长也听说了一些闲言闲语,想得更深远一些,不由问杜老爹:“过继也不考虑吗?”

杜老爹神情坚定,不再犹豫,说:“就杜子远吧,其它的无须考虑!”

就这样,杜子远入了族谱,成为了杜老爹的义子。村民们见识了杜老爹的决心,倒也佩服。那表哥见事不可为,想着日后可能还要靠着杜老爹帮衬,就歇了做月老的心。

随着杜子远慢慢长大,村子里的议论又多了起来,原因是他长得俊!不是小白脸的那种,而是刚毅又不失儒雅的俊。他从小干活,肩宽臂长。又因为念过书,身上有一种温文尔雅的气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所以在他十五岁的时候,有媒婆上门说亲。媒婆说的是布雨村一个小寡妇。那小寡妇娘家有四个弟弟,小的那个还嗷嗷待哺。若娶了过来,很有可能就成了扶弟魔。

媒婆是这么跟杜老爹说的:“杜子远长得俊有什么用,又不能犁地耙田。娶了那小寡妇多好,平时帮衬一下几个弟弟,等他们长大了,肯定会感恩,不会嫌弃姐夫是个瘸子,会多多走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