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小姑娘和巴奴坐了车正行走在前往咸阳的驰道上。巴奴跟随小姑娘已有二十余年,这二十年里小姑娘形容并无太大变化,身高也只长了数寸,巴奴却明显是个四十岁的中年妇人了。巴奴自小被巴清训练,谨言慎行,见小姑娘几乎全无变化,心中觉得奇怪却从不过问,反而小姑娘一直就是个小姑娘,让巴奴觉得十分亲切。这十余日来小姑娘面色越来越沉重,巴奴十分忧虑。
巴奴道:“姑娘,天下大乱已有数百年,民生艰难非止一日,这两年秦人征发太过,才致有今日之凋敝。姑娘无忧,如今百越、匈奴已平,再无大战,再过几年或许又是太平盛世了。”
小姑娘不语,过去二十年坐观天下让她养成了沉稳的习惯,因此见了沿途遍地新坟,百里无人烟的画面才没有立即发作。她也时时思考到底如何才能让这天下长久太平,始皇帝灭了百越之后又击退了匈奴,按理说这天下应该太平了,为何百姓生存依旧如此艰难。这一路过了数百个小城,个个凋敝,甚至有些小城连人都没有,田地荒芜处处可见。或许真如巴奴所言,皇帝陛下急于建功,因此征发太过,如今再无大战,休养生息两年或许这天下又将繁荣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二人进城之前正遇一队九江郡来的戍卒自武关而来,经过咸阳前往长城戍守。那一队人有一百余人,由两名屯长带领。这些戍卒大部分都是二三十岁年纪,个个身上衣衫破烂,每人身上都负着一个不小的粮袋,想来一路前来都是自带米粮的。二人在一旁听到戍卒低声闲谈,说到离家之时秋粮尚未收割完,出发之后连续三日都是大雨,也不知道家乡的粮食顺利入仓没有。又说九江郡地近百越,不派我们就近前往百越戍边,却要派到遥远的长城边上去。一个年纪稍大的戍卒说朝廷就是要让戍卒都远离家乡,不然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从边地逃回家乡,众人嗟叹一番,感觉老卒说得有理,若不是离家已远,说不定自己现在就逃了。又几个人说蒙恬正在把各段长城连起来,不知道我们到了边地会不会被派去修筑长城,听说修筑长城已经死了不少人......
小姑娘和巴奴听得正入迷,那两个屯长一前一后挨个吩咐地近咸阳了,不许再随便议论。
入城之时小姑娘二人跟在这一队戍卒后面,听见前面吵嚷起来。小姑娘下车往前看,原来是城门口检查往来众人的秦卒正在嘲笑进城的戍卒。那几个秦卒嘲笑那队戍卒,说听说楚怀王说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如今楚国已亡,楚人都来替秦人戍边,不知何时能亡了秦国。
戍卒中有几个年轻的十分不忿,就要对秦卒动手,被两个屯长和几个年老的戍卒死死摁住,在一众秦卒的嘲笑声中进了城。
小姑娘进了城之后依旧跟在那群戍卒后面,一个身材高大的戍卒转过头来向着城门啐了一口,恨恨道:“让你们得意,待秦亡国之日,必定坑了你们这些秦狗!”那个戍卒想来出了名的不老实,一个屯长正跟在他身边,一手捂住了他嘴道:“英布!你要作死到边地再作,不要连累我等。”那个叫英布的戍卒悻悻地闭了嘴。
此时巴清已经迁居到咸阳,虽非自愿,到底皇帝陛下并无过分之举,因此巴清也安心在咸阳养老,族中事务托给族中两个得力的后辈。
巴清再见小姑娘的时候张大了嘴合不上来。虽知道小姑娘并非常人,但是小姑娘的身形样貌变化也太小了,与当日相比也就是长高了一点点而已。已是满头花白头发的巴清还是步过来把住了小姑娘手臂道:“二十年不见,想不到妹妹毫无变化,姐姐已经老得不成样子了。”
小姑娘笑道:“姐姐也就是多了几丝白发而已,容貌身材也是保养得极好的,想来这几年日子过得不错。”
巴清见小姑娘之前日日忧心族中生意,十分操劳。自二十年前跟小姑娘等人在江中一游,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虽依然操持生意,也时时注意修养,并在族中加意培养继承之人。最近十年巴清已经逐步把族中日常事务都交出去了,平日里也就做些养花种草的活儿,比之寻常年过五旬之人那是强了许多。
巴奴也来见旧主。巴奴与巴清感情极深,不然也不会被巴清派到小姑娘身边来。巴奴自跟随小姑娘之后, 如今已是司马商号的实际管理人,再也不是跟在巴清身边的小侍女了。巴奴依旧依旧日礼节行礼,巴清赶紧扶起,仔细看了看,见巴奴依旧是满脸精明强干之色,很是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