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如果您能够毫无保留、全心全意地信任微臣。
那么就请放心大胆地,将这桩关乎社稷存亡、影响千秋万代的大事,全权交付于微臣来处理吧!”
李儒一脸恳切地说道,言辞间充满了自信和担当。
然而,此刻杨贤的内心却如翻江倒海一般,暗自思忖不停。
实际上,对于是否应该将如此,重要且敏感的开设科举事宜,完全托付给李儒去操办,他心中存在着极大的顾虑和担忧。
众所周知,李儒此人虽然智谋过人,但手段狠辣、冷酷无情也是出了名的。
若当真让李儒负责此事,以其行事风格,恐怕不知会有很多无辜之人,因此而丢掉性命。
毕竟,那些世家豪族们,绝对不会心甘情愿地看着自己手中的权力被削弱,必然会想尽办法进行反抗和阻挠。
到时候,一场血腥的杀戮或许就在所难免了。
尽管杨贤心里清楚,在世家豪族之中确实隐藏着不少才华横溢、能力出众的人才。
可他实在不忍心看到,仅仅只是为了推行科举制度,就要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无数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白白葬送。
所以,无论如何,他都必须谨慎考虑,寻找一个更为稳妥和温和的解决方案。
就在这时,李儒目光如炬地盯着杨贤,只见他双唇紧闭,一言不发,那副模样仿佛一座雕塑般一动不动。
李儒见状,嘴角微微上扬,一抹淡淡的笑容,逐渐浮现在他那张略显阴沉的面庞之上。
他轻咳一声,缓缓开口说道:“难道主公觉得微臣心中的杀伐之意过重吗?
对此,还望主公能够放下顾虑。
就算这件事由微臣来全权处置,我也最多只会,采用杀鸡儆猴这种相对温和的方式罢了。
毕竟,我们的目的并非要将他们赶尽杀绝,而是要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受到应有的惩戒,从而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更何况,主公您大力推行的科举制度,可是一项惠及万民的良策!
无论是平民百姓家的孩子,还是那些世家豪族的子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一较高下。
如此一来,既能为国家选拔出真正有才华、有能力的人才,又能打破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局面。
实乃一举两得之妙法。所以,主公完全不必为此事忧心忡忡。”
听李儒这么一分析,杨贤那颗原本悬着的心总算是落回了肚子里。
他微微颔首,表示赞同地说道:“如此甚好,既然这样,那么开设科举这件大事,就全权托付给文优你去操办。
不过眼下当务之急还是得先着手筹备学堂一事,务必做到让咱们大燕的每一个郡都能拥有至少一所学堂才行。
至于书籍方面嘛,大家不必担忧,我保证在一个月之内将其妥善解决掉。
现如今咱们大燕国百废待兴,还有许许多多重要的事务等着我们去处理,所以在此希望诸位能够齐心协力、共同奋进呐!”
闻听此言,在场的众人纷纷站起身来,恭敬地朝着杨贤拱手施礼。
并异口同声地高声回应道:“吾等必定竭尽全力,绝不辜负主公您的殷切期望与重托!”
接下来的数日时光里,杨贤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活字印刷术,以及造纸技术的研发当中。
杨贤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之后,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成功地掌握并完善了这两项关技能。
紧接着,他便马不停蹄地组织人力物力,开始没日没夜地大量复印各种类型的书籍。
与此同时,李儒那边也是丝毫不敢懈怠,正快马加鞭地推动着各地学堂的建设进程。
令人欣喜的是,几乎在每一个郡,都已经选好位置。
而且这些学堂设计已经基本完成,每所学堂都具备同时容纳五百名学子就读的能力。
然而,就是这样一项利国利民的善举,却不知为何引起了各个郡当地氏族势力的高度警觉。
而李儒作为一个心思缜密之人,他那敏锐的洞察力,早已察觉到了某些氏族暗中的异动。
这些氏族似乎心怀不轨,蠢蠢欲动,妄图掀起一场风波。
然而,他们却选错了时机,因为此时的李儒正处于高度警觉状态,这些氏族的举动无异于自投罗网。
那些企图带头闹事的氏族,还没来得及实施他们的计划,就在一夜之间神秘地全部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迅速且果断地平息了这场潜在的动乱后,李儒没有丝毫懈怠,而是立刻着手加快推进学堂建设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