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牧私下向李道宗打听皇帝念头,结果毫无所获。
李世民赐座,与百官寒暄几句,讨论巨炮之威,终于开门见山说:“我等君臣齐心协力之下,今年春秋两季粮食大丰收,连续灭掉奚族,契丹,吐谷浑,朝廷兵强马壮。
近日,赵牧锻造出巨炮,朕以为批量锻造巨炮,东征时机成熟。”
东征。
百官错愕,目光齐刷刷望向李世民。
多数人以为皇帝召见商议锻造巨炮呢,怎料皇上提议东征。
这太意外了。
赵牧也惊愕。
东征?
怎么不上天呢。
高句丽乃北疆大国,多年来学习中原文化,非野蛮的新罗,百济相提并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东征高句丽,必是场旷世之战。
必须提前筹备粮草军械。
必须提前渗透获取情报。
必要时,贿赂高句丽官吏,从内部分化瓦解对方。
而非想一出是一出。
“陛下。”
房玄龄急声说:“臣以为不妥。”
嗯?
内阁之首,朝廷左仆射首先反驳,李世民微微蹙眉,疑惑的说:“玄龄,说说你的理由。”
房谋杜断。
房玄龄,杜如晦乃他的左膀右臂。
一直来,他们很少意见相左。
房玄龄面色严肃,正色说:“陛下,高句丽之事,我等君臣商议十余次,臣始终以为高句丽非契丹,奚族,突厥等,其人口数量庞大,城池众多,关键兵多将广。
若战,必须早做准备,做好消耗战,持久战的准备。
今日陛下冒然提议东征,太突兀,太突兀了。”
“对,朝廷已拟定计划,理当依照计划行事,而非意气用事。”杜如晦附和。
他们太清楚了,肯定是皇帝见过巨炮之威,突然信心暴增。
内阁左右仆射皆不赞同东征,这让李世民心情颇为失落,朗声说:“朕计划多多锻造巨炮,等朝廷有百尊巨炮,不管高句丽防线多坚固,地堡多密集,朝廷有多少精兵悍将,也不能阻挡唐军锋芒。
玄龄,克明,你们担心发生消耗战,持久战,难道怀疑朕的巨炮之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