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暴躁的,不是军中将士,而长安学子。
十年寒窗不及万斤粮食。
一时间,学子们纷纷涌书店外声讨赵牧。
“什么狗屁诗仙,简直掉进钱眼里了。”
“此贼乃窃国大盗,败坏朝纲。”
“天下读书人之耻,人人得而诛之。”
各类污言秽语。
各种人身攻击。
学子震怒中,纷纷前往尚书省外请命,高呼惩治赵牧,将其逐出长安文坛。
长安学子天怒人怨时,各家商贾,乡绅,特别是有钱有粮,而社会地位较低的富商,趁机快速行动起来。
这些善于经营的商贾,远比饱读诗书的学子灵通的多。
不少商人从武功爵内嗅到不同寻常的味道。
北方大旱,南方洪涝。
长安粮价一日三升,朝堂没有强行征粮,而以武功爵的形式收集粮草,关键擅长经营的徐国公亲自负责。
此事有的说道了。
赵牧善于敛财,堪称长安的财神。
然而,他不光善于敛财,与皇帝关系匪浅,关键向来言而有信。
购买爵位,家族获得入仕的途径。
长安富豪商贾,没人愿意错失良机。
得知各道名额,很多商人当即返回家乡。
长安学子,商贾,各自奔波时,黄昏时,平静已久的太极殿也热闹起来。
朝廷缺粮,皇帝计划拿山东贵族开刀,售爵之事引起长安学子哗变,韦昌山扑捉到丝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也许,时机成熟了。
“陛下,皇帝针对世家,河北道起义必然扩大化,单凭柴绍恐难平叛。而徐国公针对学子,长安喧闹起来,是不是趁机...?”韦昌山恭敬的汇报,询问李渊的态度。
“等!”
“再等几日。”
李渊面色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