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加把劲!今天咱就来试试这松烟和油烟到底得不得劲!”陈墨站在一个简易的灶台前,挥舞着胳膊,指挥着大家伙儿。
战士们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干劲十足,有的砍柴,有的烧火,有的收集烟炱,忙得那叫一个不亦乐乎。
一个新兵蛋子好奇地问道:“这松烟黑乎乎的,跟煤灰似的,真的能做墨吗?”
“当然能!这可是宝贝!”一个老兵油子得意洋洋地说道,“咱的好日子就要来了!以后写字再也不用抠抠搜搜的了!”
“除了松烟,咱还可以烧煤油!这个劲大,出的烟更细!”
陈墨又开始指导大家燃烧煤油,获取油烟,那技术,杠杠的!
接下来是熬胶。“这熬胶可是个技术活儿,火候一定要掌握好!”
陈墨一边搅拌着锅里的胶液,一边说道:“火大了容易糊巴,火小了又熬不出胶来,跟哄孩子睡觉似的,得细心!”
战士们围在锅边,一个个瞪大了眼睛,认真地学习着。“这胶的浓度也要掌握好,太浓了太稀了都不行,得恰到好处!”
除了动物胶,大家还尝试了用淀粉制作淀粉胶。“这淀粉胶做起来更简单,成本也更低!经济实惠!”一个精打细算的战士说道。
解决了原料问题,接下来就是和料、捶打、成型、晾干……
每一道工序,陈墨都亲自上阵,手把手地教,战士们也都认真学习,很快就掌握了制墨的独门秘籍。
经过几天的奋战,第一批墨锭终于新鲜出炉了!
“吴教员,快来看!咱的墨锭做出来了!”李位捧着几块墨锭,兴奋得跟中了彩票似的,嗓门都喊破了。
吴龙接过墨锭,仔细端详着,只见这墨锭乌黑锃亮,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一看就不是凡品。“好!太好了!咱终于成功了!”
吴龙高兴得合不拢嘴,“咱南泥湾,真是藏龙卧虎啊!这下,咱的学校,再也不用为笔墨发愁了!咱的文化事业,一定会更上一层楼,一飞冲天!”
从此,南泥湾的学校里,书声琅琅,翰墨飘香。孩子们用自己亲手制作的笔墨,书写着对未来的憧憬,对知识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