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民间处处是人才

果然,民间处处是人才。

李昭一副感慨万千的样子。

当初秦军进入金陵后,杀了大批齐国官员,很多人担心秦国将无人可用,李昭对此嗤之以鼻。

历朝历代,前生今世,怎么可能少的了当官的人。

“这些士子写的文章,你以为如何?”李昭拿起一份考卷,微笑道。

“臣以为,想法大胆,可惜难以践行。”冯宁直言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些考卷在送给李昭批阅前,冯宁全都浏览了一遍,对大部分内容,心中不以为然。

口嗨谁不会,老子当年在军中,什么牛逼没吹过。

也不是所有人都会谈及前线战事,比如来自江南的士子,明显兴趣不大。

类似“国虽大,好战必亡”这样的话,虽没人敢讲;但其文章中,话里话外都希望着李昭能休兵养民。

停战是不可能的!

缺钱缺粮,可以稍微缓一缓;若要一直停下来,肯定是万万不行的。

先前紫薇阁里有人劝过几次,见李昭脸色阴沉,再也不敢提了。

秦军为何变得强大?

很多人认为是因为兵器精良,士卒平日里训练刻苦。

在李昭看来,这并不是主要原因。

秦军一直在打仗,全军上上下下,所有人都习惯了战斗;战场上,敢于将生死置之度外。

如果李昭听取某些人的建议,休养生息个五年。

五年以后的秦军,和现在的秦军,会是两支气质不同的军队。

必然会少了许多凶煞之气!

况且从形势上来讲,李昆驾崩不到一年,北方藩镇尚在成长中。

若过了五年,谁知北方会变成什么样子。

十有八九,会变得更加难打。

期间要是再出现一个旷世枭雄,饮马长江,李昭肠子都会悔青。

对秦国来讲,如今是最佳时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战争都要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