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元神!元神!

他翻开了一页经文,其上赫然有着一段文字熠熠生辉——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龙门山中,诸士论道。

在其中有心人的撺掇之下,温言这位新近扬名的【独秀】之人亦被推举了出来。

可是啊,矜名不若逃名趣,练事何如省事闲?

炫耀自己的名声,哪里比得上逃避名声来得有趣呢?练达世事,自然也是不如多省一事来得悠闲自得。

虽是山中人,亦多山下之事。

温言心若菩提,念若古井。

“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这也是温言的道念:以【道】处事,天下万物无不乐往。因为往而会得到根基、生命力,与他物不相伤害,祥和安定。

美名、盛乐、佳肴之属,都能令过客驻足。可是,表达【道】的语言却淡而无味。【道】视之而看不到其形态,听之而闻不到其声音,但从【道】身上汲取的能量却永不穷尽!

这样的道念很符合全真一脉的法理,但在如今的龙门山上,各家相争,就多了许多争辩,为了辩而辩的争辩。

至此,温言便也有些意兴阑珊了。

行止由心,而今来此龙门山的多数人都有其目的性,自然会影响了其此时的心念。

或许其本身乃是有道高真,至少此时,其心不纯,温言也就觉得不足与言了。

有道?无道?本就是个辩证统一的一体两面,尺寸长短罢了。

人在山中,心在山中。温言便是此间无事神仙,心境自然超迈俗流。这俗流,指的就是各家有心之人。

此际山中纷扰,温言观之若清泉流石,不着一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忽然想起了自己的网名——欲辨已忘言。

这个网名出自中古晋时的桃园隐士陶潜真人的一首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是啊,她如今似是真能做到【心远地自偏】了,也终于是真的【欲辨已忘言】了……

忘言。

就在山中群修熙攘之间,时日流转。

大家都在等待着太初真人入龙门洞天的后续发展,这发展也终于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