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推荐学习

这年代流传最广的,就是以前游击队打小日本的故事。

马大同没和他们一块闲聊,他把高明启叫到一旁,向他说起了另外一个故事。

“小高同志,我听林师傅说,你是小学毕业后参加了工作。现在有这么个事,你听听看愿不愿意参与。

咱们厂虽然刚刚起步,但是各项工作都已经展开,上级领导要求厂里的职工和干部报名参加文化学习,你想不想报一个职工夜校。”

马大同说的便是夜校,夜校在中国,至少得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了。

世纪之初,便有乡间士绅筹备夜血统,教普通人认字,写信,还教算数,盘点账目之类,这就是夜校最初的样子。

后来,属于工人农民的夜校也出现了,专门面向工人和农民。

在解放后,这类的夜校更加迅速地发展起来,其中最红火的,就是帮助普通民众的扫盲班。

在扫盲班之上,还有更高层次的文化学习班,中学班和夜间大学。

龙顺成木器厂完成对当地木器店的合营后,也要帮助工人提高文化知识。

不过许多职工在下班后,还要忙于家庭的生活,根本没有时间再去参加夜校。而高明启这样没结婚的职工,就是最好的推广对象。

马大同还从林国斌那里了解到,高明启本人其实是很热爱学习的一位工人。

“明启,你以前不是一直想上学么,我听马经理说的挺好,不耽误工作,还能上学。”

一旁的林国斌也搭话道,他心里还记得以前的高明启,是如何不愿意上班,一门心思地想上学。

高明启对此并没有什么意见,他现在愿意上班,也不排斥上学。

虽然说很久没有看过书了,可是凭着后世的学识,捡起如今的课程,对他来说没有太大的难度。

“马经理,我参加中学班了,以后能报夜大吗?”

“当然能了,求之不得呀,你要是能够通过考试,咱厂子支持你考夜大,到时候说不定能拿个文凭出来,毕业了就能当干部。”

“啊!还能当干部呀!”

关胜达惊诧,虽然说工人的身份很有荣誉感,可是能当干部绝对是更多人的选择。

“当然可以,咱们工人夜校的文凭是受到国家保障,只要你能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