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项精心安排的举措,便清晰地标志着大汉皇帝正式开启了围剿皖系地方势力的艰难征程。
李鸿章平日里广结善缘,结交了不少的朝臣。然而此时,这些朝臣也纷纷开始装聋作哑,面对李鸿章的各种求助,甚至是威胁利诱,都全然置若罔闻。
直到这个时候,李鸿章方才深切地感受到皇权那无与伦比的强大力量。
韩林甚至连一个明确的表态都未曾给出,然而下面的大臣却都能够透过那细微的蛛丝马迹,精准地分析到皖系的末日即将来临,于是立刻做出了与皖系分割的决定。
外交部里,人人自危,这片曾被李鸿章引以为傲的自留地,其掌控也逐渐变得力不从心。各国大使获取情报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随心所欲、畅通无阻了。
此时正值世界大战的初始阶段,大汉帝国的态度始终模糊不明。大发战争财的态度倒是路人皆知,但总有需要下场收拾局面的那一天,正因如此,大汉外交部因此也成为了各种情报与利益相互交换的复杂场所。
太子韩勤此时也没有闲着,于南京的报纸之上,公布了定远县令与苏北盐场相互勾结的有力证据,并以钦差的名义责令滁州方面,立刻对定远县令进行抄家。
这一举措犹如将皮球踢回给了安徽,无论如何,都必须给社会一个满意的交代。
倘若一分钱都查抄不出来,民众的愤怒必然会瞬间转向安徽。而若能查出来贪污的情况,那么靖安司被污蔑的这一事件,便可不攻自破。
与此同时,还悬赏重金达二十万块大洋,广泛征集关于凶手的信息,并且承诺对举报人予以周全的保护。倘若举报人有此需要,甚至可以让其全家移民海外。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安徽的军事单位就那么几个,虽说被渗透不少,但总体而言还是董昭的手下掌握大局。
太子的协助请求很快得到董昭的回应。不多时,安徽军分区主要领导纷纷向太子发来密电,将全面协助太子调查案情,军队内部也将大力清除腐败势力。
一切看来似乎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安徽布政使此时趁着高树森进京之际,开始了最后的疯狂反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