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时分,大部队途经富阳县,在这个居民不过数万,无险可守的县城中短暂休整。
“云龙将军,喝口热汤。”
副官赵毅殷勤地捧来了一碗猪肉杂碎汤,富阳县毕竟还在方腊控制的势力范围内,当地官府连夜宰杀肥猪犒劳将士,连夜狂奔数个时辰难免有些人困马乏,喝上一碗热汤缓解疲劳。
方天定等高层人员也顾不上排场,就地简单商议,不知道身后追兵何时到达,决定即刻上路,一直过了险要关卡乌龙岭才能完全放心。
北宋时期的两浙路,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形容,杭州一带还属于地势开阔的平原地带,过了富阳县,便是连绵的山脉,山路蜿蜒崎岖,即使官道,也只是仅供马车通行的石子路。
一路走走停停,顺便破坏了一些小桥和道路,身后的追兵似乎不急在一时,一直日上三竿,才有斥候来报,在十几里外发现了梁山大军的队伍,密密麻麻不在少数,根据云龙掌握的情报,应该在四万兵马左右,比自己这边多,但多的有限。
双方派出的大量斥候在山林中展开了一场情报战,各有伤亡,己方阵营士气低落,为了稳妥起见,放弃了在此处设伏反击的打算,一门心思到安全地方为止。
乌龙岭,位于杭州以南,睦州以北最后一个关卡,乌龙山主峰以西,为一马鞍行的山岭,是江南一带南北方向的重要官道要冲,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岭上建造了城楼碉堡,道路狭小,易守难攻,有两千守军可保万无一失,岭下正靠长江,山峻水急,上立关防,下排战船,四个水军总管浙江四龙率领约5000水军守卫江岸一带。
作为睦州城的最后防线,乌龙岭在下午时分迎来了从杭州一路退守至此的大队人马,至此,这两万步兵,五千骑兵总算顺利突围。
前往睦州的路上,斥候传了一好一坏两个消息,好消息是有两万从清溪县帮源洞大本营前来支援的御林军已经抵达睦州,加上城内两万五千守军,从歙州正在增派过来的一万人马,加上太子方天定带回来的将士,睦州即将集结方腊势力的八万大军,有足够的底气与官军展开一场正面大战。
不得不说,这个任务世界的圣公方腊,且不论在治国用兵方面有多少才干,至少在派兵支援方面毫不含糊,集中力量,敢打敢拼,没有给前线将士拖后腿。不像历史文献中的那般优柔寡断,妄图镇守所有的城镇,结果被官军以优势兵力一路蚕食,损兵折将,元气大伤,最终丧失了决战的实力。
一个坏消息是,有一伙战斗水平高超的歹人,疑似是官军派来执行斩首行动的精英小队,人数约莫二十来人,在十几天前低调抵达了大本营清溪口,结果因为当地普遍使用一种拗口难懂的方言,交流困难,导致这些陌生人暴露了行迹。
随后小队跟当地官府发生了激烈战斗,打伤打死多人,引起了圣公方腊的警觉,带领一众官员躲进了地形复杂的帮源洞老巢闭门不出,那伙歹人也是颇有耐心,静等数日没有机会,便伺机猎杀南国高层,右丞相娄敏中不幸身亡,引发圣公盛怒,于是从三万御林军中分派两万追捕,一路追到了睦州。
这些歹人贼心不死,又在睦州城中制造了一场惨案,负责坐镇指挥的左丞相祖士远被暗杀,并于昨夜逃出睦州,听闻杭州方向有大队兵马撤回,他们改道西北方向前往歙州,追至半路失去了踪迹。
用脚指头想想,这伙胆大妄为的歹人自然就是敌对阵营的那二十名玩家,在一个叫卢克的家伙带领下执行什么斩首行动,这下好了,方腊没干掉,还惹了满身骚,沿途打秋风边跑边搞破坏,意义不大,侮辱性挺强。
听闻这个消息,云龙念头一转。
当前己方暂时处于平稳状态,有了乌龙岭这道天险屏障,只要守军不犯傻官军绝难攻破,而根据史料记载,要想绕过乌龙岭抄小道过来,山高路远,起码要多半天行程,即使兵临睦州城下,就凭梁山阵营的四万剩余兵力也无济于事。另一伙童贯的六万部队赶来没这么快,又要打造攻城器械,这里可比不得杭州城外地势开阔,没有三五天的准备,攻城绝无可能。
“也就是说,后面几天时间应该无法开战,倒不如趁此机会去解决那些家伙,免得大战以后在后方闹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