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天子垂青,玉振金声

策论是这场考核的重中之重,它不仅考察众人对朝政大事的了解,更是对其心智与分析能力的检验。考题极具挑战,要求众人结合当前的边城动乱,提出稳妥对策。这不仅是对朝政大事的考量,更是对个人战略眼光的检验。这对年仅十二岁的贵子贵女们而言,是极为艰难的考验。

毓安率先起身,目光坚定,他不疾不徐地说道:“皇上,臣子以为,边城地势险峻,敌军据险而守,正面攻伐不智。我军若能先守而不攻,待敌军疲惫,再择机进攻,则可大大减少损失。再者,边城的军粮调度尤为关键,唯有保障充足的后勤支持,方可在战局中占据主动。”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思路清晰,建议精准到位。

康熙帝微微颔首,眼中满是赞许:“毓安的策略稳妥,果然是深思熟虑。”随即对身旁的太后轻声道:“此子虽年幼,见解却极为老练。”

然而,董鄂·宸瑜不甘示弱,他随即站起,语气略显激昂:“皇上,微臣以为,战机稍纵即逝,若我们长时间按兵不动,敌军或许会借机增强防御。因此,应派奇兵夜袭其后勤补给,配合正面进攻,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董鄂·宸瑜的发言引来一片低语,康熙帝皱眉思索,显然在斟酌其可行性。

毓荣茵却在此时出声,她面带微笑,语调温和却坚定:“董鄂兄的策略固然精妙,但夜袭风险颇高,若稍有不慎,便会导致兵力损失过大。臣女以为,兄长所言守势为主之策最为妥当。”

毓荣茵随后接着发言,她的思维敏捷、分析透彻,迅速指出了边城防务中的一些隐患,并提出了加强内线防御的策略。

毓荣茵的话语带有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令在场之人不由自主地点头称是。董鄂·宸瑜眼中闪过一丝不甘,却也只能按捺下来。

毓荣茵的策论不仅从战术角度切入,更结合了后宫与朝堂之间的权力平衡,让康熙与太后深感惊叹。康熙帝见此情形,朗声笑道:“安儿、茵儿果然心思缜密,今日之策,朕甚是满意。”他不动声色地望了一眼董鄂·宸瑜,意味深长。

才艺展示环节,各位贵子贵女纷纷上前展示自己的技艺,有人弹琴,有人舞剑,有人泼墨作画,各显其能。

毓安则选择了展示他的弓术。他站在靶场前,神情镇定,弯弓搭箭,只听“嗖”地一声,箭矢直中靶心。场下顿时一片哗然,众人纷纷惊叹毓安的精准与沉稳。

朝瑰公主看得惊叹,轻声对毓荣茵道:“姐姐,哥哥的弓术真是出神入化!”

毓荣茵微微一笑,眼中透着几分骄傲:“他自幼勤练,自然不会让人失望。”

毓荣茵则选了琴技。她轻抚琴弦,一曲《高山流水》宛如清泉流淌,音律时而低沉、时而高扬,余音袅袅,宫殿内静谧如斯。

太后听得陶醉,点头称赞:“茵儿的琴技精妙,哀家甚是欢喜。”

然而,站在一旁的其他贵子贵女们中的某人却暗自攥紧了拳头:“毓安与毓荣茵,步步为营,处处领先。他们的地位越是稳固,对我的家族而言便是隐患。”

最后一项考验,是对危机应对能力的考验。讲读官突然递上紧急军报,宫廷内响起了急促的鼓声,仿佛战火已经燃至京城。众贵子贵女顿时面露惊慌,不少人乱了阵脚。

毓安不慌不忙,立刻提出从部署、调兵、粮草调配等多个方面的应对措施,他的方案不仅周全,还展现出极强的决策能力。

毓荣茵则从后勤保障与情报传递等细节入手,提出了有效的补充。

两人的表现极为出色,临危不乱的气度令在场所有人刮目相看。

二人表现得毫无破绽,康熙帝与太后相视一笑,心中对兄妹二人的成熟与老练更加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