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只是微微一笑,他很久没有露出过笑容,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人之将死,施小恩报子孙而已。”
“那我?”刘琰理解了,袁绍这是给刘珪这个军阀恩惠,试图拉拢对方好在危难时帮儿孙们一把,那给自己封官许愿是几个意思?
“与诸将平视,那几人打过招呼,今后全看你自己。”袁绍轻声说完,忽然挣扎起身。
此刻的袁绍面色红润气息沉稳,双目炯炯有神,一瞬间仿佛回到过去叱咤风云的时候:“三将军兵籍相同,请尽力而为,于我家显奕照扶一二。”
袁绍说的三将军是东汉三支野战军部队,分别是使匈奴中郎将,护乌桓校尉和度辽将军,他们兵员都是两千两百骑兵。
三将军一共六千六百骑兵,加上后期才出现的护羌校尉,护鲜卑校尉合计五部,总共一万一千骑兵,他们是东汉帝国殴打周边蛮族的王牌野战部队。
对于东汉帝国来说,三将军既不是重号也不是杂号,是帝国正牌的领兵将军,通常有战事才会临时任命朝官来兼职,战事结束回朝即免。
袁绍是大将军都督四州军事,理论上可以拜授处于防区内的度辽将军和使匈奴中郎将,乱世里没那么多讲究,朝廷一旦认可几乎就等于终身制。
汉末不是三国,武官从都尉开始分别是校尉,中郎将,度辽等五将军,其他除了偏裨将军算有实权外,重号将军外,杂号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等更多是荣誉头衔。
尤其是杂号将军,本就是战争中临时委任,后世逐渐沿袭下来多用以鼓励嘉奖,并不代表领兵多少职位高低。
作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将军号是将领的军衔,带兵多少需要看军队职务,少将能做营长,上尉也能做营长,上尉营长肯定没有少将营长待遇高。
通常一个杂号将军军职是校尉,那就是有荣誉称号的校尉,如果只有杂号将军称号没有其他实际职务,就等于没有军权只有荣誉头衔而已。
再比如屯田都尉,掌管一个郡的治安和驻防军队,没有将军号一样能做,一个杂号将军做郡尉还得受人家领导。
上文说起过军权分调动权和指挥权,所以汉末的护军,监军也是一样,不需要能打仗,懂后勤熟悉军队庶务就能做的很优秀。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军队逐渐职业化,规模化,正规化,军队职务也在快速适应变化,相比汉末,三国时期的军队体系是完全不同的样子。
话说回汉末,即使是重号将军也要看是否有实职,所谓实职就是某校尉,某中郎将,某太守,某刺史,都督某军事。
比如刘备左将军宜城亭侯豫州牧,左将军虽然是重号将军,除非有旨意出征,或身在首都按照排序轮到他负责城防,其尊号只代表能够开幕府,可以配属佐官。
刘备的豫州牧才是总领地方军政的实职,哪怕是遥领也具备唯一性,只要他到豫州就是实际上的最高长官,别人听不听命令是另一回事。
故此,表示隆重要提全称:刘宜城左将军领豫州牧,下级则要尊称刘使君而不是刘将军,外交场合平等往来就要讲实际职务刘豫州。
当然各地小军阀和中央的卫将军,车骑将军,大将军等不在此例,这里只讲一般情况。
“照顾显奕可以,兵呢?甲胄钱粮我找谁要?”刘琰无奈双手一摊,袁绍只给个空头衔也没用啊,那可是两千多骑兵,开支够养活三万步兵了。
“汝麾下官骑可说顶尖,显奕是幽州刺史,尽力而为吧。”袁绍说完眼皮一沉,仰面躺回面如死灰。
刘琰浑浑噩噩回到家,袁绍不在河北非乱不可,什么叫尽力而为?责任也太重了,再说度辽将军说给就给?就算朝廷答应曹操能答应吗?现在才与诸将平视还有用吗?你都没把握还指望我?官骑就一百来人再顶尖有啥用?
袁谭袁尚两兄弟争斗就够乱了,袁熙再插一脚进得更乱,再说袁熙没本事插一脚,有逄纪几个人也不够。
始终认为现在做什么都晚了,想到这刘琰从床底下抽出箱子又要跑路。
泰山环正在弹琴,见刘琰提箱子不管不顾的模样,立刻就明白过来,蹲在地上又哭又闹死活不走。
刘琰气极了,瞪着眼大吼:“有钱买个新的,爷不要你了。”
走出屋外却停住,心里感觉说不出的痛,一跺脚回卧室收好箱子又来哄泰山环。越哄泰山环越伤心。
刘琰不住抽自己脸,都抽红了泰山环才止住哭泣,默默躺回卧室一动不动,刘琰吓坏了也不敢再吱声,躺在一边渐渐睡着了。
此后好几天泰山环都不同自己说话,仿佛陌生人一般叫她也不答应。刘琰后悔极了,整天愁眉不展郁郁寡欢,终于还是病了。
发着烧躺在床上满嘴胡话,一会儿痛骂导师抄袭结论,一会儿又说项目被顶替,吃过药稍微好转一点,半夜又开始乱喊辞职回家爱咋咋地。
折腾几天总算退烧,睁眼看到泰山环哭肿的双眼,知道她一直守护在身边,鼻子一酸哇一声大哭起来,哭一会儿起来抱着泰山环一阵乱亲,亲几口就用脑袋撞墙大骂自己是畜生。
泰山环使劲抱住刘琰阻止撞墙,两人就这么抱一起大哭,临了望着泰山环下了决心,就按袁绍所说试一试。
所谓家人没有隔夜仇就是这么个道理吧,如果有那就大病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