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假仁假义

面对杨侗的斥责,段达脸上浮现出一丝似笑非笑的神情,冷冷回应道:“陛下,事到如今,您也就莫要责怪下官了。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下官此举实乃无奈之举啊!还望陛下速速饮下此酒,以免遭受更多不必要的苦楚。”说罢,段达轻轻将托盘往前推了推,眼中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寒光。

杨侗内心深处仍然怀着求生的强烈渴望,他深知此时若不放下尊严,恐怕再无生机可言。于是,他缓缓地放软了自己原本高傲的姿态,用近乎哀求的语气向段达继续求情道:“段达啊,朕如今不过还是一个尚未成年之人,人生之路才刚刚开始,难道你真的就不能网开一面,饶过朕这一条小命吗?”

然而,面对杨侗的苦苦哀求,段达却丝毫不为所动。只见他面沉似水,冷冷地回应道:“陛下,请您不要再为难下官了!事已至此,已是无法挽回。倘若您想要留下一具完整的尸首,那就老老实实地将这杯酒给喝下去吧!”说罢,段达毫不犹豫地拿起桌上的酒壶,将那醇香的美酒倒入一只精致的杯子中,并快步走到杨侗面前,将酒杯递至其眼前。

杨侗眼睁睁地看着段达如此决绝,心知对方已然铁石心肠,毫无放过自己之意。绝望之下,他猛地一咬牙,一把夺过段达手中的酒杯,紧闭双眼后仰头一饮而尽。然而,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是,这杯所谓的毒酒或许因为剂量不足或是药性不强等原因,并未如预期般迅速夺走杨侗的性命。相反,喝下毒酒之后的杨侗只觉得腹中一阵剧痛袭来,犹如千万只毒虫在啃噬着五脏六腑一般,令他痛苦不堪、满地打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见到这一幕,段达心中不禁大惊失色。他万万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般地步,一时间竟有些手足无措起来。慌乱之中,段达突然瞥见自己腰间系着的那条腰带,脑海中瞬间闪过一个残忍而又无奈的念头。他急忙伸手解下腰带,然后恶狠狠地扑向正在地上挣扎翻滚的杨侗,双手紧紧握住腰带两端,使出浑身力气将其死死地缠绕在了杨侗的脖颈之上。可怜的杨侗此刻虽身中剧毒,但意识尚存,他拼命地挥舞着双手试图挣脱段达的束缚,口中也不断发出凄厉的呼喊声。可惜一切都是徒劳,随着段达手上的力度越来越大,杨侗的呼吸渐渐变得微弱,最终停止了挣扎。

罗士信得知裴仁基遭王世充毒手的噩耗后,如五雷轰顶,整个人都僵在了原地。他怀抱着尚在襁褓之中、出生未久的裴仁基次子——裴行俭,缓缓登上一处高坡。

此时,夕阳西下,那如血的残阳将天际染得一片通红,仿佛是大地在为裴仁基的冤死而泣血。罗士信就那样静静地伫立着,目光凝视着洛阳城的方向,眼眶渐渐湿润,泪水顺着脸颊无声地滑落。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婴儿的啼哭声骤然响起,打破了这份沉寂。罗士信回过神来,低头看着怀中哇哇大哭的小家伙,脸上露出一丝苦笑:“你这家伙,这么小就懂得哭啦?不过,或许你只是肚子饿了吧,还不明白自己的父亲已经永远离开了人世……”说着,他轻轻地拍了拍裴行俭的后背,试图安抚他。

然而,孩子的哭声却并未停止,反而愈发响亮起来。罗士信无奈地摇了摇头,然后小心翼翼地转过身,迈着沉重的步伐走下了小山坡,朝着营地走去。一路上,他的脑海中不断闪过与裴仁基相处的点点滴滴,那些一起征战沙场、同生共死的日子如今已成为了无法触及的回忆。

回到营帐后,罗士信赶忙寻找食物来喂养裴行俭。在忙碌的同时,一个念头在他心中逐渐清晰起来——他决定趁着此次出征之机,率领手下这数千名精兵良将前去投靠大唐。他深知,只有这样才能为死去的裴仁基报仇雪恨,也能让裴行俭在一个相对安稳的环境中长大成人。

王世充于洛阳称帝之后,国号定为郑,随即便马不停蹄地开始施行一系列旨在巩固其政权的举措。而在众多手段当中,最为关键且影响深远的莫过于构建全新的官制体系。

原本大隋所采用的乃是三省六部之制,但王世充却别出心裁地对其予以改造,转而设立起五省制。不仅如此,他还特意增加了兵部与户部的权力,通过这样一番调整,军政大权愈发向中央集中起来。

在军事方面,王世充更是匠心独运地推出了“将军团制”。他将麾下的大军精心划分为整整十二个将军团,并且针对每个将军团皆配置了专属的后勤保障力量。得益于这般精巧的安排,各个将军团不但能够各自为战,展现出强大的独立性;而且彼此之间亦可协同合作,从而发挥出更为惊人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