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建安七子

袁绍死后,陈琳继续服务其子袁谭和袁尚。二人为争夺权位,都试图拉拢名士崔琰,崔琰对双方均坚辞不受,因而获罪下狱,陈琳参与营救,最终崔琰得免。建安九年(公元204年),袁尚听闻邺城告急,班师营救,被曹操迎面击破,奔逃中被曹操包围,陈琳作为袁尚的代表,向曹操乞降,但被曹操拒绝。

3. 归于曹操:官渡之战前,陈琳曾撰写声讨曹操的《为袁绍檄豫州文》,在文中猛烈攻击了曹操及其祖上三代。建安九年曹军攻克邺城并俘虏了陈琳后,曹操的手下都力主杀掉陈琳,但曹操认可了陈琳“当时身不由己,不得不各为其主”的解释,加之怜惜其才能,便赦免了他,还任命他为司空军谋祭酒,和阮瑀两人共同掌管曹军记室。

4. 后期创作: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征讨乌桓,陈琳随军前往,乌桓平定后,创作了《神武赋》。次年曹操任丞相后,陈琳随之升迁为门下督。随后他跟随曹操大军南征刘表,可能参加了赤壁之战。赤壁战败后,曹操退军至襄阳,与王粲、陈琳等一众文人在此设酒赋诗,陈琳写下了《神女赋》。

此后,陈琳等文人与曹丕、曹植兄弟常常在邺城游玩宴饮,甚至跟随曹氏父子外出围猎,曹氏父子常会要求陈琳等人创作命题诗赋。陈琳在这些活动中创作了《宴会诗》和《止欲赋》《武猎赋》《大暑赋》等作品。建安二十至二十一年(公元215-216年),陈琳又先后从征张鲁和孙吴,作《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檄吴将校部曲文》等公文。

小主,

陈琳擅长写作章表公文,文章喜好用典,讲究对偶辞藻,具有骈体化的倾向。其作品结集十卷,约在宋代亡佚,后人辑录各类作品共27题(篇),另有三篇归属有争议。代表作品有《为袁绍檄豫州文》《檄吴将校部曲文》《饮马长城窟行》等。其中《饮马长城窟行》以秦朝修筑长城的故事为背景,通过筑城小卒与妻子的对话,描写繁重的苦役对广大人民的摧残,表达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该诗以对话形式写成,五言、七言杂用,诗风朴实、生动,具有较浓厚的汉代乐府民歌的色彩,是最早的文人拟乐府作品之一,对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

徐干是东汉末年着名的文学家、哲学家、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

1. 个人生平:

出生时间:公元170年。

出生地:北海郡剧县。自幼勤奋好学,15岁前能“诵文数十万言”,20岁前“五经悉载于口,博览传记,言则成章,操翰成文”。当时正值汉灵帝末年,宦官专权,朝政腐败,但他不受世俗干扰,专志于学。他不慕名利,对州郡长官的征召多次拒绝,“轻官忽禄,不耽世荣”。后来曹操任命他为司空军谋祭酒参军、五官将文学等职,他曾以病辞官,曹操又任命他为上艾长,他仍称疾不就。

2. 文学成就:

作品风格:徐干的作品以诗、辞赋、政论着称,其赋语言华美,情感丰富;诗歌清新自然,文笔流畅。

代表作品:代表作有《中论》《答刘桢》《玄猿赋》等。《中论》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哲学思想及其文章风貌,对历代统治者和文学者影响深远。其中《治学》篇强调了主观努力的重要性;《虚道》篇用比喻形象地说明谦虚能使人受益的道理。

3. 历史地位:徐干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与孔融、陈琳、王粲、阮瑀、应玚、刘桢并称为“建安七子”,为建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诗歌和散文被誉为建安文学的典范之作。

徐干于公元217年不幸染病去世。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虽然不多,但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