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了要举行开国大典之后,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终于尘埃落定,然而后续还有诸多关键环节亟待落实。
其中最为紧迫的莫过于敲定大典举行的确切日期并紧锣密鼓地推进各项筹备事宜。
围绕着这个核心议题,各方代表展开了一场激烈而深入的争论与探讨。
大家各抒己见、群策群力,从政治、历史、文化等多个维度权衡利弊。
有人提议选择某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日子;也有人认为应当考虑天气因素以确保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更有甚者提出要结合传统历法中的吉祥时辰来增添喜庆氛围。
经过数轮反复研讨,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将开国大典的盛大庆典定于农历的二月初二——那个传说中“龙抬头”的良辰吉日。
在古老的民间信仰里,二月二象征着万物复苏、巨龙腾飞,寓意着新政权如旭日东升般蓬勃兴起,充满无限希望与活力。
当日子一经确定,整个筹备工作便迅速进入紧张有序的状态。各个部门按照既定的分工安排紧密协作,有条不紊地展开一系列繁杂而重要的准备事项。
礼部全力策划如何向全国人民传递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营造热烈欢腾的社会舆论环境。并组织相关人员,夜以继日地排练精彩节目,力求在大典当日呈上一台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
户部后勤保障团队则精心组织物资调配、场地布置以及人员接待等琐碎却至关重要的工作。
刑部的人,则加大了社会治安的掌控,全力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祥和。
工部的人,在黄伦的规划下,则加紧了工业基础性的布局。织布机已制造出来了,将织布的效率提高了约30倍,冶金工艺有了大幅的提升,蒸汽机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进展……
所有人都怀着满腔热忱投入到这场伟大盛事的筹备之中,只为迎接那历史性一刻的到来。
黄伦和代永安,主要负责阅兵式的相关工作。整个开国大典及阅兵式的安全保卫工作,分成四个工作小组,分别由周楷云、范伟明、宋宗泽和蒋坤负责。
其它方面的筹备工作,则由政务院总理沈有明负责,副总理裴济民、范鸿轩、刘吉祥、刘宇豪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