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暮色笼罩着韩国国都新郑城,城中灯火初上。
韩王正和大臣们在宫中议事,忽见一名信使匆匆入殿,跪地叩首。
"启禀大王!秦国有急报!"
韩王放下手中的竹简,凝神问道:"何事如此惊慌?"
"秦国大规模修筑官道,已经从咸阳通往渑池。"信使喘着粗气道,"而且此次修路与往常大不相同。"
"有何不同?"韩王追问。
"回大王,秦国此次修路用的是新式路基,五层填土,用料考究。路基稳固,可通大车。
最要紧的是,他们动员沿途百姓参与其中,进展神速。
臣打探得知,仅一月工期,便已完成二十余里。若是按这个速度,不出半年,就能修到我国边境!"
殿中大臣闻言,顿时议论纷纷。
"这岂不是要修到我国门口?"
"秦国此举,分明是为了方便调兵遣将!"
"如此宽阔的官道,大军随时可至啊!"
韩王的脸色越发凝重。
他起身走到殿中的地图前,目光在秦韩两国的边界线上徘徊。
"大王,"左相张开忧心忡忡地说,"秦国近来动作频频,先是推广铁器,又大修官道。臣恐怕......"
"说下去。"韩王低声道。
"臣恐怕这不仅是为了发展商贾,更有军事目的。试想,若是这些道路修成,他们的大军可以轻易开进我国腹地。到那时......"
韩王闭目沉思。
作为一个小国之君,他太明白秦国的野心。
但此刻的韩国,却已不复先祖时期的强盛。
"诸位爱卿,"韩王环视殿中众臣,"当此之时,我韩国该当如何?"
"大王,"兵部大臣魏庄立即出列,
"臣以为当集中国力,在边境修建防御工事。秦国虽强,但若我军据险而守,未必不能抗衡。"
"不可!"户部大臣李硕反对道,
"我国国小民寡,如何与秦国硬拼?况且修建防御工事,不仅耗费巨大,还会刺激秦国。臣以为当示弱求和,以缓秦国兵锋。"
两人争执不下,殿中气氛越发紧张。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声音响起。
"大王,臣倒是有一计。"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说话的是一位三十出头的年轻官员。
"说来听听。"韩王示意他继续。
"大王,秦国虽强,但也并非无懈可击。"冯周踱步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