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瑞国军事力量有多强大,两大国中的任何一国,都可以做到对瑞国的军事碾压。
对两个大国来说,灭了瑞国再简单不过了。
但是两大国并不想直接对抗,他们需要第三国在中间做缓冲地带。
正是这个原因,使瑞国保持到了现在。
但是现在瑞国竟然全面倒向西邻,并全然不顾东邻的感受,这显然是东邻所不可接受的。
东邻国君马上向瑞国发来照会,警告瑞国,立即撕毁和西邻达成的一系列条约,回到中立国的地位上来。避免把战火烧到瑞国本土上,到时生灵涂炭,宗庙尽毁,悔之晚矣。
措辞相当强硬,警告瑞国,不要玩火,而无视东方邻居的底线,他们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如果瑞国再不修正自己的错误,东方邻居不排除出兵瑞国的可能性。
来自东边强邻的警告,使瑞国分外害怕。但老国王己无力改变现状,从他把儿子当成人质那天起,无疑就是加入了西邻的战车,已经没有了回旋的余地了。
即使知道这个决定多么地错误,也不可挽回,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东邻国君见瑞国执迷不悟,决定对其进行打击。
在一个明媚的春日,东邻组织了五百辆战车,步兵五干,骑兵三干,在一个久经战争考验的老将军带领下,向瑞国发动了进攻。
当天突破边境,深入瑞国三十里,举国震动。
五天后,打到京都附近。并陈兵江边,随时准备渡江,活擒国王。
瑞国的都城一片混乱,谁都知道,双方实力相差悬殊,如果没有援兵支援,灭国只是早晚的事。
其实,东邻发动进攻的那一刻起,瑞国君王就意识到了危险,立马派使者向宗主国求救,请求支援。
遭到拒绝。
原来西邻这个国家,和南边的一个国家发生了冲突。交战国虽说不上强大,但也不弱,国力中等。如果想在短时间内把这个国家征服,必须倾全国的兵力,才能在短时间内打赢这场战争。
叫瑞国先自行抵抗,等他们打赢了南方的战争,腾出手来,再去支援瑞国。
当使者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瑞国君主之后,国王听后是欲哭无泪。
他知道短时间内救兵是不可能来了,而凭自己国家的力量抵抗强敌,无异于以卯击石。
但事已至此,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只有拼死一搏了。
国君还是蛮有血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