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7章 永乐朱棣

次元入侵现实 吴子雄 2221 字 4个月前

第1601章 1607.永乐朱棣

1607、永乐朱棣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是永乐大帝朱棣流传最广的一句话,也是他内心最大的性格体现。

这样一个帝王,也注定了他好战。

历史上,朱棣也是唯一一个封狼居胥的皇帝,五征漠北,到最后甚至可以说死在征战途中。

要知道,历史上的永乐大明,可没有现在富有,这么一个好战的帝王,一旦发现钱财满仓之时,又有哪个能够挡得住他?

当青龙刘浩出现在大明皇朝都城上空,往北远眺之时,已然发现草原上已经仿若星辰一般筑起了诸多城镇,朱棣,已经不仅仅是打下了北方大草原,更是找到了一劳永逸解决的方案。

效果,自然是明显的。

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最大的区别,不在于农耕文明的百姓不适应草原放牧,而是他们不习惯居无定所。

这些大大小小建立的城镇,哪怕没有高大的城墙,但也是家园所在,百姓聚集,青状居多,一看就是退役兵员携带家庭安置;

他们,更像是在给自己打下土地,他们定居于此,已经不仅仅转化为牧民,也依旧保留了农耕文明原本的诸多习性,而种植的,正是刘邦和张良当初留给朱瞻基的土豆是也。

他们划分了各自的牧场,和原本的游牧民族相比,或许他们放羊的牛羊数量反而减少了,可他们却最大化的将草原利用起来,不放过任何一点土地,如今更是已经彻底在这片草原上生根。

那原本的瓦剌等族群,自然被朱棣彻底剿灭,要么成为大明帝国的奴隶,被迁徙,被安置在大明各地,成为一个有一个筑路工人。

要么,就只能将自己的身体匍匐在地,成为大明帝国百姓的妻女或者仆役,逐渐被同化一空。

也别以为这其中难度很高,实际上并非如此。

封建时代的游牧民族,无论强大还是弱小,真正掌控资源,因此受益的,永远只会是顶端那些贵族们,底层的放牧者,很多时候连自己的生死都无法掌控,更别提什么幸福生活了。

对他们来说,自己头顶上谁做主也根本无所谓,他们习惯了服从强者,也认为这样才是天经地义的。

当他们被朱棣征服,被打成奴隶,也从来不会因此而怀有怨恨,因为以往无数岁月里,他们一直都是这么过来的。

当他们发现作为大明帝国奴隶之后,其生活状况反而提升了许多,这个时候,他们哪怕还有一丝不甘,也势必消失干净,也只会对未来生活更美好产生向往,期待自己未来的子孙后代们成为大明帝国真正的国民。

中原百姓,对土地的眷念绝对是深入骨髓的。

当草原上大大小小的城镇建立,当安全再不复以往那般担惊受怕之时,朱棣移民的政策自然得到了无数百姓的推崇,也才有了现如今青龙刘浩看到的美好。

就好似他现在看到的辽东,在野猪皮们尚未崛起之时,大明帝国的百姓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散播开来,诸多火炕更是在其内得到了全面推广。

未来随着百姓数量的增多,势必也会在整个东北地区蔓延开来,可以说,不过几年时间,朱棣这个永乐大帝已经彻底的解决了大明帝国北方的隐患。

这就是钱财的威力,也是刘邦和张良留给大明帝国最大的财富使然,哪怕只是在其中略微的工业化而已,其解放出来的生产力也是前千百倍的提升,一举将大明帝国京城周围任何一个流民一网打尽,将他们转化成为了源源不断给大明帝国创造财富的工人。

这些产业,也都在朱瞻基的掌控之中,不得不说张良对他的调教十分的到位。

这个掌控了大明帝国工业、科技和财富来源的朱瞻基,在大明帝国权威甚至超过了其父朱高炽。

这就是利益的驱使。

因为所有人都清楚,朱瞻基才是大明帝国最大的财神,从朱瞻基手中略微露出来的一点好处,也绝对可以让大明帝国上层每一个人吃饱喝足。

都城之外远郊,那些当朝权贵们,那些大臣家族们,一个个建立起来的‘工坊’就是最好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