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袁尚那边因为没有水军,所以他也没有选择去打寿春,而是去新野附近追击袁术军去了。”
“至于威胁最大的凶虎袁熙,其身在合肥,回到邺城的路线有三条。”
“一条是九江到汝南,再到司隶,那边已被袁术军挡住。”
“另外一条,是徐州经由青州回冀州,如今其和袁谭关系不好,两边互相提防,也不太可能走这条。”
“第三条就是回幽州,南下冀州。”
“但无论走哪一条回邺城,最快也要一个多月。”
“而这段时间,就是我们佯装坚持,暗地退回主力,然后猝然发难,和袁本初决战的最佳契机!”
“我一直没有带文若长文过来,而是让其在兖州主持内事,便是为此。”
“先前我几乎抽干了兖州司隶,囤积了了兵力粮草,就是为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众人听了,心中震动,荀攸在内的谋士,皆是由衷佩服,要论用计,他们自忖也差不上多少,但要是天下格局,总体谋划,曹操的眼光,则是远超众人,早就不在一个层次上了!
曹操看到众人神情振奋,面有得色,但是心里却是有一丝苦涩。
他如今也只能这样给众人信心,因为这一次,他自觉都胜算不大。
但他不能让属下看出自己的动摇,不然曹营的军心,会更加不稳。
不过说来他自己也有不少暗手,既然战场上处于劣势,那么便只能私下用些见不得光的,来弥补双方劣势了。
成王败寇,无论使用什么手段,光明正大也好,卑劣也好,只要赢得最后的胜利,一切便不足为道!
如果袁熙在场,完完整整了解曹营内决策的重大变化,一定会感叹历史的改变,有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
就像后世官渡之战的开端,严格说来并不是袁绍一方主动挑起来的,而是曹操先动的手。
后世官渡之战的导火索,是曹操身为袁绍附庸,没有事先告知袁绍,就悍然动手,占据了河内。
当时河内太守张杨和袁绍交好,曹操派人指使张杨部将杨丑杀死了张杨,并带领张杨手下兵马投靠了曹操。
随后袁绍的暗子眭固杀死了杨丑,重新宣布投归袁绍,并控制了河内重镇射犬,然后曹操亲自出马,派曹仁史涣杀死眭固,占领了河内郡。
河内之所以位置重要,便是因为其属于河北地界,毗邻邺城所在的魏郡,这等于是曹操直接进入了袁绍的腹地!
而且曹操选的机会很准,那时正是袁绍和公孙瓒在易京决战的时候,袁绍根本无法应对,等其攻灭公孙瓒,曹操已经在河内站稳了脚跟。
这下袁绍知道被曹操摆了一道,加上之前曹操有偷袭邺城的举动,袁绍再也无法忍受,从易京回师之后,果断宣布兵伐许都,时年建安四年(公元199年)。
这便是官渡之战的起因。
袁熙在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也不禁感叹,从性格上来说,袁绍相比曹操,最大的弱点就是失之以宽,不够果断,就像袁绍在雒阳撺掇何进,一番操作下来眼花缭乱,结果几天之内就被董卓摘了果子一样。
如果袁绍和曹操角色互换,曹操占据邺城,只怕袁绍早被曹操暗地搞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