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掌院一边大骂苏状元郎眼瞎,一边又高兴终于有儿郎能入闺女的眼。
翌日,天刚擦亮,人已经出现在翰林院。
花掌院直接去了书艺局,来得早,里面一片寂静。
排列整齐的案牍上,放着各年代待整理的书册,他随意翻了几本整理好的来看。
翰林院编修有十几个,是院中官职最小的一帮人,留在这里的都是进士出身,要么是入院的新人,要么是能力有限,几次考核未通过停滞原地不得寸进的老人。
否则,但凡有能力,都会在三年内找到晋升的机会。
一连看了几册,花掌院的神色都无太大变化,直到看到一张字迹规整,笔锋强劲的册子,他的情绪终于有了一丝变动。
册上的内容不偏不倚,针砭时事,每个批注的注解详尽,没有故意卖弄文笔,反倒是很接地气。
这对于史册记录者来说,是极其罕见的。
花掌院瞧了眼落款处,笑容更甚。
刚好这时,门口进来一人,迎着晨光,身子笔挺,见到他的瞬间动作一顿。
很快上前行礼。
林四郎没想到今日一来就能撞见掌院,这还是他进翰林院后第二次见到他。
此时距离点卯还有半个时辰功夫,其他编修一个没来。
花掌院问他为何来得这般早。
林四郎实话实说:“刚入翰林院,很多规矩和流程还不熟悉,不想给同僚添麻烦,就想着笨鸟先飞。”
花掌院不置可否,举起手中的册子问:“编修的工作是如实记录历史,为何你册中内容白话居多,注释也比其他人多出不少内容?”
林四郎以为是自己活没干好,惹得掌院亲自来批评他。
心里惴惴不安,还是将想法说出口:“属下听学士说,今年编纂的史书是拓印成册公开在书院摆售的。既是为百姓谋福利的好事,从前注释的规矩就不那么适用了。百姓读过书的少,更遑论明白史书上繁杂晦涩的注解,但他们能听得懂简单朴实的文字,这也更有益于,官家让百姓以史为鉴知兴替的初衷。”
花掌院:“你很有想法,还是年轻人好,敢于打破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