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不奴族战士端着盾冲出来,想要拉出正在被拖出码头的粗麻绳。
两个罗马士兵举着盾牌,也冲到船舷边挥动斧头砍断了麻绳。
不奴族战士没有投石机,只能在弓箭的对射中看着罗马人战舰和商船的离去。
千夫长喊道:“救治伤员,立刻派人通知万夫长,罗马有战舰逃离特拉布宗的码头,他们已经知道我们攻占了这里。”
罗马战舰之上,海军将领下令道:“命令商船立刻返回吉雷松,让他们提高警惕,我们去巴统城”
他现在担心巴统城已经被占领,不然敌人不可能突然出现在这里。
同时,如果巴统被占领,特拉布宗又丢失,那么接下来就是吉雷松城。
但此时,老阿拉什他们其实已经在吉雷松城四十里外,正在快马加鞭,斥候已经抵达吉雷松城外,正躲在北部的山林高处观察着这座城市,在标定各个区域。
不奴族在罗马人的腹地向着西面飞驰;阿兰人和罗马军团在亚美尼亚纠缠;叹息之墙的南面,帕提亚大军将罗马人营寨牢牢围死。
一条罗马人的三列桨战船,正在黑海的南部,劈波斩浪沿着海岸线,向着东方航行。
罗马人的海军主力是三列桨战船,更大的是四列桨和五列桨战船。
罗马三列桨战船的建造采用了“榫接”法,这是一种从古希腊人和迦太基人那里学来的技术。榫接法通过将木板用榫卯结构连接在一起,形成坚固的船体。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船体的强度,还增强了其在海上的稳定性。船体的龙骨通常由坚硬的枫木制成,而船体板则使用松木,加固的肋骨则采用橡木,这些材料的选择确保了船只的耐用性和坚固性。
三列桨战船配有风帆,但它的名称来源于其独特的桨手配置。每侧船体分为三层,每层桨手的数量和职责不同。上层桨手(Thranites)负责最外层的桨,中层桨手(Zygites)负责中间层的桨,下层桨手(Thalamites)则负责最内层的桨。每层桨手的数量大致相等,每排大约有50名桨手。这种配置使得船只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速度,同时也提供了良好的机动性。每条战船,配备的水手大约在150到170人之间。
小主,
三列桨战船的尺寸相对较大,通常长度在30到40米之间,宽度在5到6米之间。这种设计使得船只能够在海上快速航行,同时也能搭载更多的士兵和武器。三列桨战船的排水量大约在100到150吨之间。
罗马三列桨战船不仅在速度和机动性上表现出色,还配备了多种战斗装备。船首通常装有一个青铜制成的撞角(Rostrum),用于在海战中撞击敌船,破坏其船体结构。此外,船上还建有高高的船楼和船头堡,这些结构不仅提供了良好的视野,还为士兵提供了战斗平台,使他们能够在接舷战中占据优势。
三列桨战船主要用于近海作战,其平底设计使其能够靠近海岸航行,适合在地中海的浅海区域活动。这种船只不仅在军事上具有重要作用,还在罗马的海上贸易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尽管其主要用途是军事,但三列桨战船的设计也使其能够在必要时进行长途航行,运输士兵和物资。
公元前2世纪希腊历史学家波利比乌斯(Polybius)在其着作《历史》中详细记载了三列桨战船的结构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