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失望渐渐演变为焦虑,尤其是当他亲眼看到一些同学找到了工作,开始发朋友圈炫耀自己的“职场第一天”。李明感到无比羡慕,也有点自卑。虽然大家都安慰他“慢慢来,机会总会有的”,但内心的焦虑却在一点点加剧。他开始反思自己的选择,开始质疑是不是当初选择了错误的专业。
错位的梦想与现实
李明选择机械工程其实并不是他的初衷。高中毕业填志愿时,他原本想学的是计算机,觉得那个领域充满了活力和创造力。然而,家里的意见让他转向了更为传统且“稳妥”的机械工程。父母觉得这个专业更实在,特别是在中国制造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机械工程师总是缺乏的,“不怕找不到工作”。为了让家里放心,李明顺从了父母的建议,最终选择了这个他并不太感兴趣的专业。
四年的大学生活让他对这个领域有了更多了解,但他发现,自己并没有从中找到多少乐趣。很多时候他都是在完成任务,学得也算扎实,但并没有真正对这个行业产生热爱。毕业后,这种缺乏热情的心态似乎也体现在他的求职过程中。每次面对面试官的提问,他总是感觉有些心不在焉,或者缺少足够的动力去打动他们。
一次面试让李明记忆深刻。那是一家国内知名的机械制造公司,经过层层筛选,他终于得到了一次面试机会。面试官的语气非常平和,但问题却直击要害:“你为什么选择机械工程?你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什么规划?”
李明停顿了一下,不知道该如何作答。他不敢直接说出自己对这个领域并没有很深的兴趣,只能勉强应付道:“我觉得机械工程是一个很有前景的行业,我希望能在这个领域有所发展。”面试官点点头,但接下来的问题越发专业,李明感觉自己开始无法跟上节奏。面试结束后,他走出会议室,心里知道自己这次又失败了。
焦虑与失落的加深
面试接连失败后,李明的焦虑开始逐渐加重。他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刷手机,看有没有新的工作机会。他也开始留意一些招聘会,但每次去现场时,面对众多竞争者,他又感到无所适从。那些精心打扮、自信满满的应聘者让他感到自己格格不入,尤其是看到那些应聘者侃侃而谈时,他更是感到自己的无力。
李明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缺少某些成功的关键。他在大学期间虽然成绩不错,但除了学业之外,他几乎没有太多其他的经历,社团活动也没有参加过什么,而那些拥有丰富课外经历的人似乎比他更有竞争力。他甚至开始后悔没有早点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家里的压力也逐渐浮现。父母虽然没有直接批评他,但电话里时常流露出隐隐的焦虑,问他工作找得怎么样了,是否需要什么帮助。李明不想让他们担心,但每次面对这样的问话时,他又不由得感到沉重。他明白父母期待他毕业后能够独立生活,而自己却连找到一份基础的工作都困难重重。
老师的期望与李明的压力
李明曾经去找过他的导师,试图从他那里得到一些指导。导师是一位在机械工程领域有多年经验的教授,对李明在校期间的表现一直比较满意。听完李明的困惑,导师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小李啊,找工作确实不容易,尤其是现在这个就业形势紧张。但你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急,机会总会来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师的安慰并没有缓解李明的焦虑,反而让他感到更多压力。老师的期望、家里的期待、朋友们的进展,每一样都让他感到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他不想辜负所有人的期望,但面对现实,他越来越感到无力。
自我怀疑与内心的迷茫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明的心理状态越来越糟糕。他开始怀疑自己当初是否做了错误的选择。机械工程是一个被许多人看好的领域,但他并没有在其中找到太多的乐趣。大学四年,他更多是在完成任务,而非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个专业。现在,他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即使学了一个“有前景”的专业,自己仍然无法顺利找到工作。
每天早晨醒来,他都会下意识地拿起手机,打开求职网站,刷一下有没有新的招聘信息。但每次浏览完后,他却感到越来越疲惫。重复的岗位描述,雷同的要求,似乎所有的工作都离他越来越远。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是不是缺少某种成功的“秘诀”。
晚上,躺在床上的李明常常辗转反侧,思绪万千。大学时的梦想,毕业后的现实,家里对他的期待,社会对他的压力,这些问题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他。他知道自己不能继续这样下去,但却不知道出路在哪。
求职过程中的自我否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明的心态开始发生变化。他从一开始的积极投简历,逐渐变得越来越疲惫。他不再对每个岗位充满期待,反而觉得每次的投递都是徒劳无功的。每当新的一天开始时,他都要面对电脑上的求职网站,浏览一遍又一遍相似的岗位描述,却再也找不到投简历的动力。
晚上,他躺在床上,思绪总是不可避免地回到自己的选择上。他开始质疑自己是不是应该走一条不一样的路,或许当初就不该听从父母的建议。可是,即使当初选择了计算机领域,他现在又会怎样呢?是不是也会同样陷入毕业后的迷茫?这些问题在他的脑海里盘旋不去,让他感到一股难以言喻的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