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并州难民涌入京城

朝中风云再起,随着太子的解除圈禁并重返朝堂,皇上开始将一些至关重要的国家事务交由太子亲自处理。这一举动,无疑是在朝堂中投下了一颗震撼弹,使得原本就暗流涌动的局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此刻的朝中,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撕扯成了三个阵营,三个皇子各自为营,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微妙平衡。他们之间的实力对比势均力敌,任何一方都不敢轻举妄动,因为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在众臣的眼中,三位皇子皆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直到那决定性的时刻到来之前,一切皆是未知。

而这一切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当朝的皇上。因为当朝皇上,曾经便不是太子,他是靠着自身的能力,铲除异己,逐步成为了九五之尊。他认为,要想让大梁长期保持强盛,就必须拥有一位具备真才实学的皇帝。因此,他对于儿子们之间的争斗并不介意,反而视之为一种磨砺和考验。在他看来,只有那些真正具备实力的人,才有资格继承他的皇位,才能带领大梁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然而,尽管皇上对于儿子的争斗持开放态度,但他却依然相信天意难违。此前,钦天监曾预言苏府之女拥有凤女命格,这让他对苏家的两个女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皇上相信苏府之中必有一女终能成为凤女,但他将一切交由上天安排,顺应天意,他不会去干涉上苍的安排,毕竟,他信奉天意不可违。

对于苏家两个女儿的命运,皇上也是暗叹不已。苏云瑶原本只是轩辕烨的陪葬,谁知轩辕烨却没死,苏云瑶也好好地活了下来,还成为了秦王妃;而苏云绮则原本许配给了晋王,最终却与太子走到了一起。这些看似荒谬的变故,让皇上也感到困惑不已。这其中渊源他也参不透。只能说,一切交由天意。

今年夏天,并州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旱,烈日如火,烤焦了大地,也烤焦了百姓的心。到了本该是丰收的秋收之际,并州的田野却一片荒芜,颗粒无收。绝望与饥饿如同瘟疫般迅速蔓延,迫使那些饱受煎熬的难民们不得不背井离乡,蜂拥般涌向繁华的京城,寻求一线生机。

皇上得知并州的惨状后,眉头紧锁,心中充满了忧虑。他深知,如果不能妥善处理此事,必将引发更大的社会动荡。于是,他在朝堂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以及晋王和太子的自荐,皇上迅速做出决策,安排晋王负责调集粮食,亲自押运至并州,以解燃眉之急;而太子则负责安顿京城中涌入的难民,确保京城的稳定与安宁。

两位皇子接到命令后,立刻行动起来。晋王没有丝毫犹豫,立即调集人手,从各地紧急调集粮食,组建了一支庞大的运粮队伍,浩浩荡荡地启程前往并州。晋王知道,他的机会来了,如果这件事办得好,他在皇上心中定能留下好的印象。

而太子则带着兵马,穿梭在京城的大街小巷,搜寻着那些涌入京城的难民。他下令,只要是非京城人士,没有通关文件或是路引之类的证明,一律驱逐出城门,以确保京城的秩序与安全。在他的严格管理下,京城很快便恢复了往日的安宁与秩序,百姓们的生活也逐渐恢复了正常。

然而,这些被驱逐的难民并未因此放弃希望。他们每日都会聚集在城门口,祈求过路之人能够给予一些粮食和援助。他们的身影在城门口汇聚成一片人海,导致道路变得拥挤不堪,过路的商人、旅客等都无法顺利通行。

面对这一困境,太子再次做出了决策。他下令让官兵强行将难民往外驱赶,禁止他们在城门方圆十里之内出现。这一举措虽然暂时缓解了城门口的拥堵问题,但却让难民们的处境更加艰难。他们四处流浪,无处安身,只能依靠乞讨或偷盗为生。

太子的做法在京城中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人认为他过于冷酷无情,不顾难民的死活;也有人认为他是在维护京城的稳定与安全,是出于大局的考虑。然而,无论外界如何评价,太子都坚守着自己的立场和决策。

太子的这番强硬举措,晋王党和秦王党的大臣们对此也极为不满,他们认为太子此举不仅违背了仁政之道,更可能引发更大的社会动荡。诸多大臣纷纷上奏皇上,言辞恳切地指出太子在处理难民问题上的失当之处。

“陛下,太子殿下将难民赶出京城,却并未给予他们妥善的安置,这无疑是将他们推向了绝境。”一位大臣忧心忡忡地说道,“难民们四处流窜,不仅给京城的出行之人带来了诸多不便,更可能引发京城百姓的恐慌。万一这些难民走投无路,心生恶念,冲进京城为非作歹,后果将不堪设想啊!”

皇上听着大臣们的奏报,眉头紧锁,心中也泛起了疑虑。

然而,太子却依旧坚持自己的立场。“父皇,儿臣认为难民本就是潜在的危险源,若将他们放进京城,无疑会给京城的治安带来极大的挑战。”太子语气坚定地说道,“儿臣之所以将他们赶出京城,正是为了保证京城中的秩序和安全。不过,儿臣也并未忽视难民的困境,计划在城外设立施粥点,并派遣专人将这些难民遣返回他们的家乡。”

小主,

皇上听着太子的解释,心中的疑虑逐渐消散。于是,皇上点点头,认可了太子的意见,并继续让他负责处理难民问题。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太子如他所言,在城外设立了多个施粥点,为难民们提供了基本的口粮。

然而,太子的施粥计划并未如他所愿那般顺利展开。第一日,当难民们得知太子在城外设立施粥点时,纷纷涌来,场面一度失控。由于准备不足,加之难民们饥饿已久,秩序迅速崩溃,粥食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被哄抢一空。一些难民因未能抢到食物而情绪激动,场面十分混乱。

面对这一突发状况,太子迅速调整策略。第二日,他特意安排了士兵前往施粥点维持秩序,试图确保每个人都能公平地获得食物。然而,尽管有了士兵的介入,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由于难民人数众多,身强力壮的人总是能够凭借优势挤到前面,迅速吃完粥后,又趁着官兵不注意强行插队。这样一来,后面的老弱妇孺依然难以获得应有的份额,他们的眼中充满了无助与绝望。

到了第三日,太子发现施粥点前的人数反而大幅减少,只剩下一些身强力壮的人还在坚持排队。原来,那些未能获得食物的老弱妇孺已经失去了信心,他们开始沿着道路继续乞讨,寻找其他可能的食物来源。

太子觉得这样施粥甚是麻烦,不如将他们全部遣返来得直接。然而,遣返之事也并非他想象这般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