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谢叔叔

夜幕缓缓降临,华灯初上,暖黄的灯光柔和地洒在屋内,为这个温馨的家又增添了几分惬意。晚餐时分,那张擦得锃亮的实木餐桌上,满满当当地摆满了各式各样色香味俱全的菜肴。鲜嫩肥美的红烧鱼,鱼身被煎至金黄,浇上浓郁的酱汁,香气扑鼻;色泽红亮的油焖大虾,虾肉紧实弹牙,每一只都处理得极为干净;还有清爽可口的清炒时蔬,翠绿欲滴,看着就令人食欲大增。

大家其乐融融地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如同一首美妙的乐章,在整个屋子里回荡。谢旻晔就坐在我的身旁,他总是那么细心体贴。他的眼神里始终饱含着关切,在交谈的间隙,他会时不时地拿起公筷,夹起我最爱吃的菜,轻轻地放进我的碗里,还不忘叮嘱我多吃一点。他的这个小动作,让我既是甜蜜又是害羞。

愉快的晚餐时光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悄然度过,大家意犹未尽地起身,一起移步到宽敞舒适的客厅。客厅里摆放着柔软的沙发,大家随意地坐下,继续分享着生活里那些或有趣、或温馨的点点滴滴。陆阿姨讲起了上次去菜市场买菜时遇到的趣事,绘声绘色的描述让大家笑得前仰后合;敏敏也不甘示弱,分享着在学校里和同学之间发生的搞笑故事,那生动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更是把气氛推向了高潮。

就在这轻松愉悦的氛围里,不知道怎么话题一转,谢叔叔突然看向我,眼中带着几分好奇,开口问道:“芝芝,你会不会写毛笔字呀?”我微微一愣,随即脸上浮现出一抹腼腆的笑容,轻声回答道:“会一点,不过写得不算太好,就是平时闲暇时喜欢练练。”没想到我的回答一下子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谢叔叔兴致勃勃地提议道:“那可真是巧了,我也对毛笔字有点研究,楼上书房里文房四宝都齐全,咱们一起上去切磋切磋?”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于是,我们这几个人便有说有笑地一起朝着楼上的书房走去 。

小主,

一进书房,浓郁的墨香扑面而来。书房布置得古色古香,一面墙摆满了书籍,靠窗的位置摆放着一张宽大的书桌,上面整齐地放着宣纸、毛笔和砚台。

谢叔叔快步走到书桌前,轻轻拿起一支毛笔,在手中端详片刻,笑着说:“这可是我托人从湖州带回来的羊毫笔,写起来顺滑流畅,很有韵味,你试试。”说着,他便将毛笔递到我手中。我接过毛笔,心中既紧张又兴奋,手指微微有些颤抖。我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在砚台里蘸好墨,缓缓地在宣纸上落下第一笔。

写的过程中,我能感觉到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这让我愈发专注。我一笔一划地写着,力求每个字都能写得工整漂亮。不一会儿,一幅简单的书法作品便呈现在眼前。我放下毛笔,有些忐忑地看向大家,小声说道:“献丑了,真的只是业余水平。”

谢叔叔拿起宣纸,仔细地端详着,微微点头,眼中满是赞许:“写得很不错,笔法虽然稍显稚嫩,但笔锋有力,结构也很稳,看得出来是下了功夫练习的。”听到谢叔叔的夸赞,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紧张的情绪也一下子消散了。

这时,谢旻晔也凑了过来,他拿起一支毛笔,笑着说:“我也来试试,看看能不能和芝芝一较高下。”说着,他便在宣纸上挥毫泼墨。别看他平时大大咧咧的,写起毛笔字来却十分专注,那认真的模样让我不禁有些动容。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书法技巧,互相交流心得。陆阿姨虽然不太懂书法,却也在一旁兴致勃勃地看着,时不时夸赞几句。不知不觉,时间悄然流逝,窗外的夜色愈发深沉,但书房里的氛围却依旧热烈,充满了欢声笑语 。

在热烈的讨论中,谢叔叔兴致高涨,他铺开一张崭新的宣纸,决定亲自为大家展示一番他的书法功底。只见他气定神闲,手腕轻抬,毛笔在纸上行云流水般游走,每一个笔画都蕴含着深厚的功力,笔锋凌厉又不失圆润。不一会儿,一首气势磅礴的古诗跃然纸上,那字体刚劲有力,潇洒飘逸,引得众人纷纷赞叹。

谢旻晔写完自己的作品,看着父亲的杰作,满脸羡慕,缠着谢叔叔请教技巧。谢叔叔耐心地讲解着,从握笔的姿势、运笔的力度,再到字体结构的把握,每一个细节都讲得十分透彻。谢旻晔听得全神贯注,时不时按照父亲说的要点,在一旁练习。

我也在一旁认真倾听,时不时提出自己的疑惑,谢叔叔都一一耐心解答。趁着这间隙,陆阿姨端来了几杯热气腾腾的茶,茶香四溢,为这浓厚的书法氛围增添了几分惬意。

大家一边品茶,一边欣赏着书法作品,讨论着诗词歌赋。从颜真卿的雄浑大气,到王羲之的飘逸洒脱;从李白的豪放浪漫,到杜甫的沉郁顿挫。不知不觉,话题从书法延伸到了文学,每个人都分享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