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期间除了汪钧他们基地内部自己人,其他人是不允许进入有电脑的帐篷的,帐篷外有亲卫在日夜巡视,以确保安全。
多亏“火种”功能完备,有这套超级计算机系统在,几乎没有搞不定的任务。
尽管如此,建桥方面啥都不会的汪钧他们还是坚持边学边用“火种”验证。
设计过程也是学习过程,汪钧的“火种”不可能跟着他们这些学徒一辈子。
小主,
汪钧的最终目的是“先扶一把,再求放手”,他只想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创世纪不可能只靠汪钧一人,他又不是真神,他只是个“神棍”罢了。
搞了差不多三个月,忙到连新年都是在这野外度过的,终于在电脑里模拟验证完了所有数据,最后敲定了设计方案——
在中间小岛建立柱式水泥桥墩,高度和两岸高的那边等高,两岸的高度差将靠引桥来解决。
在小岛上以桥墩为基础竖立起斜拉索立柱,依靠斜拉索将桥面拉伸到两岸,这样一来,可以既可避免桥墩在水下的高难度作业,又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
斜拉索汪钧打算用石墨烯制造成拉索导管,导管内套上镀锌钢索,管内还装上内置式橡胶阻尼器,以预防斜拉索因大风引起的共振。
一边完善电脑数据模型,汪钧一边派人在这小岛上建起了打印机厂房,又建起了土窑就地烧制水泥。
大型“火种”系统也被运到了这里,安放在保安严密的专用厂房里,开始按设计模型打印斜拉索大桥的钢筋结构和各种长度的斜拉索。
各种材料和大量施工人员通过小岛上临时搭建的码头,源源不断的运了进来,水泥厂日以继夜的烧制水泥,大桥建设正式开工。
七月,基地年初种的近两千亩地收获竹米早稻八百多万斤。九月基地三千多亩地播种竹米晚稻完毕。
与此同时黄河南岸路基已经搭建完毕,大桥的准备工作也已经完成,小岛上桥面上的钢结构立柱也已经成功立在了大桥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