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太和柴老头睡了一个时辰就起来了,天大亮。柴老头不吃早饭了。挑起箩筐,拿上镰就去地了。李老太先喂鸡,这才去做饭。
李老太刷锅煮米,没做太多,熬粥,又去房子后面拔了两个大个萝卜两颗白菜,回家。
李老太把萝卜洗干净切成丝撒盐又洗了香菜葱撒上,放了香油,拌好。烙饼,葱油饼,李老太拿上一个罐子,能盛二斤油。去自己屋,提出一桶花生油,倒进罐子里,又把油桶放回去,盖好炕单,关上门。
过去这一罐油,一家人吃一年,现在能吃一个月就不错了。吃的油水大了,吃的好了!不过李老太,还是不舍得,筷子一头裹上布沾油擦锅。说是油饼。跟干饼差不多,不软和。多放油,才会软。后来李老太才知道,面擀开撒盐放油沾韵卷起来切成一个一个团成圆,再擀开烙。油饼才好吃!
李老太烙好饼。饭做好了,给老四媳妇盛上送去。母女俩还睡着,李老太拍醒李茹,说,“ 茹吃饭,吃了你再睡!你不吃不行。”李茹:谢谢娘。“ 谢啥,一家人。”哈哈。
李老太出来,把门关上。三个儿子起来了,洗漱。李老太把饭端出去,让儿子们吃饭。
李老太看孙子还在睡,自己吃饭去了。
三兄弟吃的饱饱,老大说,“ 我去地转转,看看还有哪没收,收回来。老二老四在家干活。
老大在地里找到他爹,就是还有落下的。高粱黍子豇豆都有。高粱笑弯腰,谷子垂下了头,豇豆爬满地。谁看谁喜欢,就像大小子,看大姑娘。爹再切黍子,老大去割高粱。一会高粱割完了,老大抱到一起捆好,又拿来麻袋,摘豇豆。柴老头看到大儿子就高兴,大二知道心疼他!这老头说的,好像老二老四对他不好似的,实际是,他老是和老二老四比赛,干不过那俩臭小子,自己心里不忿!柴老头终于把这块地黍子切完了。老大把高粱放黍子筐上,挑起来。说,“ 爹,你在地摘豇豆,我先送一趟。”柴老头说,“行。”
柴老头开开心心摘豇豆。老大又来了,给柴老头,带着个地瓜。让他爹歇会,吃了。老大和他爹坐一起,看看前后左右没人,小声说:爹,我们哥三个商量,想,在家里盖个地下房子,就是这砖买还是自己烧。在哪烧?爹给拿个注意!“ 柴老头想着,家里东西多,不能都放在明面上。是该在暗处……想着昨晚,去村里走了走,家家户户收成都不错,家都显得小。他和村长呆了老长时间!村长性孙,叫孙贵,贵人的贵。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孙权,二十出头,在家跟爹种地,也认得很多字,爹教 但他不爱学,就喜欢出力。儿子五岁叫铁蛋,大名叫孙宝华。老二孙庆十七岁,还没成家,在县里学堂,准备考秀才。他俩年纪差不多,都是四十二,俩人说得来。也种着快二十亩地,四个劳力,去地带上孩子,儿媳妇只能算半个劳力。有利的是村长有头牛车,平时拉人上县里。每人三文钱,十人就三十文,在卖些粮食,老大闲时出去打工也挣些钱,贴补家用。供老二上学堂。家里用钱地方也多,紧的很,柴老头和村长商量着,忙完秋天,还有四·五个月时间没事做。干点什么?挣点钱,好过冬,家人都得做棉衣,要不冬天会冻死!房子也得修缮一番,下大雪怕房子不坚固,危险。
柴老头就和村长说了,麻的事!搓成麻绳,或织成麻布用处更多,村长高兴得差点跳起来,村长没多问,明白柴老头和他较好,一起挣钱,心里记下这份恩情!!村长是秀才明事理,柴老头才找他,在一,又是一村之长,打交道地方多。后边一起去卖,还要趁村长牛车,也有个伴。多方考虑!
柴老头想好这些,对老大说,“ 这几天,先收麻秆,晚上收叫上村长,白天烧砖!顶必须好,屋中间可打两根柱子支撑,砌墙砖得好,这些买青砖,质量好,铺地砖咱烧红泥砖,自己烧,去咱房子后面,挨着自家墙。老大想想,行,老爹考虑周全!
爷俩起身加紧干活,豇豆摘完。挑起箩筐又去下一块。地块虽小,但长得好,也不少收,老大连着又往回送了两趟,筐里黍子,筐上麻袋,柴老头在地干。柴老头轻松愉快,越干越高兴,浑身有力。人有远虑,干活有力!
上午又收了两块地,差不多完了。高粱秆子得收回来,有用。围鸡窝,做挡风墙。烧火等,手巧的,用高粱秆子做小孩子玩具。做晾棚,就是搭简易棚子,下面可以晾晒东西又不怕下雨。对老农来说,地里都是宝!!什么都有用!
柴老头说我挑,你挑高粱秆,闲了就往回收。挑到院子东北角。不行,咱收拾东院墙外放。往东长了草,再往东就是悬崖,不深,可谁来这里住,平时,来这里转的人都没有!一年也很少有人来,老柴家住在这里,比较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