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揉好之后,就是拉坯。
烈阳把黏土球放在转盘中心上;再以脚力推动机器。
一个称为拉坯底板的木制的碟会放在轮头上,黏土球会抛在拉坯底板而不是轮头上,这样做可以使成品与拉坯底板一同移除而不令成品变形。
第一步往下及往内按住粗糙的黏土球直到完美的旋转对称;接着步骤依次序为"开孔",即在黏土球中制造出中央的空洞;"铺设地板",即在器皿中制造平坦或圆形的底部;"投掷"或"拖拉",即把外壳靠拢及塑形至相同阔度;"修整"或"翻转",即移除多余黏土去修整形状或制造脚部。
烈阳两手不太熟练地动着,双手虚握,轻轻地放在陶泥上,姿势保持不变。随着圆盘快速转动,烈阳两手之间出现了一个椭圆形的泥坯出来……
在拉坯的过程中,陶轮会高速转动,而黏土球被按、挤及慢慢地往外拉而成为一个空洞形状。
烈阳一手扶住陶泥,另外一手从泥坯正中央插进去,而后慢慢收拢,在泥坯中央挤出空间来……一个容器的雏形已经出现了。
众人纷纷睁大眼睛盯着烈阳每一个动作,生怕错过每一个细节,原始人十分热衷于学习新技能。
烈阳将初见雏形的陶罐胎壁压薄,坯体彻底成了一个陶罐样子。毕竟是第一次,烈阳做的是一个最简单的大罐子,连盖子也没做。
烈阳笑道:“成了!这个未经烧制的器件物件叫胚体。”
烈阳轻轻地捧起坯体和拉坯底板,将其放到外面晒。坯体晒干之后就可以烧制了。
烈阳又做了一个坯体,有了刚刚的经验,这一次速度快了很多,这个胚体更大,形状也更美观,还做了盖子。同时其他人也揉了几团泥,然后在烈阳的指导下做了几个坯体。
接下来就是建设窑了。
史上最早有目的而建设的窑是穴窑或沟窑,即在地面掘一个洞再在上面铺满燃料。在地面的洞提供了最佳隔热层,令烧制过程可以有更佳的控制。
烈阳选了一处平地,建好了一个横穴式窑。
它由火口、火膛、火道、窑室和窑箅组成。窑室呈圆形,底上有窑箅,箅上有许多火孔,由火膛进入的火焰,经火道和火孔到达窑室。竖穴窑的窑室在火膛之上,火膛是口小底大的袋状坑,有多股垂直的火道通向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