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兰芳土楼

相比之下,位于南洋地区的兰芳土楼可谓是客家土楼的“究极版本”。

这里的土楼摒弃了传统的夯土建造方式,转而利用当地充足的原材料,自行烧制出高质量的混凝土用于建设。

如此一来,不仅使得土楼的结构变得异常坚固,而且还能够更好地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土楼的底部外墙厚度至少都有两米之厚,然后随着楼层的升高逐渐变薄。

更为特别的是,土楼的一、二层通常不会设置窗户,取而代之的是密密麻麻的射击孔,这显然是出于防御的考虑。

而到了第三层才会开始出现窗户,且尺寸逐渐增大,等到第四层时更是变成了宽敞的大窗。

在大多数时期,这些窗户或许只是用来采光通风,但一旦遭遇战事,它们立刻就能摇身一变成为绝佳的炮位,从而让居住其中的人们拥有强大的反击能力。

这些土楼,易守难攻!

先不说那拥有武器装备优势的卫所兵们,单就这土楼本身的建筑结构而言,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

即便是岛上那些土着拥有着十倍,甚至百倍的人数优势,想要攻下这样一座土楼,也是难如登天。

若是换成东南亚地区那些所谓的小强国家,比如渤泥国、满者伯夷国等等。

即便它们能够仿照大明制造出一些火炮,但想要凭借这些粗制滥造的武器,去轰开土楼那坚不可摧的外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再者,土楼内部设施齐全,不仅有着开阔的天井可以采光通风,还有清澈见底的水塘提供充足的水源,更有储备丰富的仓库以备不时之需。

想要把这样一座土楼围困到弹尽粮绝的地步,对于那些野蛮未开化的土着部落,或是区域性的小国来说,几乎就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任务。

土楼的规模大小不一。

通常情况下,每个总旗,土楼都是按照至少能够容纳 300 人进行生产和日常生活来修建的。

尽管目前每个总旗仅有区区 50 名士兵,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都将会娶妻生子,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开枝散叶。

其实,预留出能容纳 300 人的空间实际上还是略显保守了一些。不过,这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