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世界恶意打压中国企业并不是什么稀罕的行为。
前有2002年美国和欧盟出台CR法案(持续决议法案),强制要求两欧元以下的打火机必须加装“防儿童开启”装置,从而构筑贸易壁垒,逼得当时已经在海外市场大杀四方的温州打火机陷入困境。
后有2011年美国政府单方面以可能威胁美国国家通信安全为由,对华为和中兴两家中国企业展开调查,最终于次年发布长达52页的调查报告,认定“罪名”成立,致使多个在美项目无疾而终,损失惨重。
所以当西菲尔开始针对安茹发动“战争”的前几个月里,杨守安并没有把这件事太放在心上。
毕竟两家的“仇怨”由来已久,平日里大大小小的摩擦时有发生,但因为目标客群和产品都有着不小的区别,所以并没有真正的短兵相接过。
扎邦和林莫非也的确有些本事,两人很清楚想要打压竞争对手,除了真刀真枪的对拼以外,舆论的导向更是重中之重。
于是便动用了“钞能力”,笼络了一大批“资深媒体”,先是大肆宣传自家新推出的多个“轻奢子品牌”,并且直接将对标的竞品锁定在安茹服饰的身上。
随后又邀请行业内“重量级”的评论家下场,接连撰写发布针对安茹产品缺点的“鉴赏文章”,同时雇佣“水军”在微博、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营造出安茹品牌深陷“负面评价”漩涡的假象。
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市场上在短时间内便涌现出了关于西菲尔的子品牌在性价比上远超安茹的讨论,也获得了一批“国外大牌”拥趸的支持。
但光靠舆论显然还不足以让西菲尔达成彻底压垮安茹的目的,于是他们开始调动大量的资金,在全国各个主要城市铺设实体店铺,同时广州、武汉、长沙的三条主要生产线开足马力,源源不断地将制作好的成衣分运到各地新建的仓库里去。
万事俱备,接下来开启的便是无差别价格战。
同样是卖衣服,线上网店与线下实体店在成本方面完全是天差地别,房租、人工、运营、仓储物流都不可同日而语,纵观国内近十数年服装行业的沧海沉浮,因为盲目扩张实体店铺和积压存货从而导致全盘崩塌的案例比比皆是。
这也是安茹从淘宝商城掘得第一桶金后,就坚定控制实体店规模的主要原因之一,按照杨守安和阿四的设想,安茹服饰的线下门店只承担宣传和展示的作用,并不作为主要的销售渠道而存在。
所以哪怕如今公司已经做大做强,在全国范围内,安茹的品牌体验店也就才三十多家,主要还分布在北上广深以及各省省会这样的大型城市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