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东方书报亭

山有蝉鸣 乱世TICH 2221 字 23天前

前后花费不过几分钟,一共收了三块钱,周清茹把鞋子穿上,往前略走几步,发现连脚底的触感都变得柔软厚重起来,不由赞叹老皮匠的手艺,心想怪不得现在大家都只买新鞋了,这皮匠摊还能在弄堂口屹立不倒。

从扬州路拐到通北路上,沿着大马路一直走,到了吉林路右转,就能看到平凉路街道的办事处。

现在不过上午九点,门口已经密密麻麻地站了一大群人,他们都是街道辖区内的下岗职工,每天都会来这里询问帮扶政策,寻找就业机会。

2002年的时候已经有专门的职业介绍所,但所提供的岗位大多还是集中在保洁、保姆、保安的“三保”行业,如果想要找更好的岗位或者是申请创业补助,还是必须走街道推荐这条路。

今天聚集在此的大部分人都是冲着“4050工程”来的,其中想要竞争创业名额的也不在少数,周学根和朱红娟还碰见好几个原来毛纺织厂的同事,双方仅仅只是简单寒暄后便不再交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家都是在这社会上“混”了这么久的人,什么时候能攀交情,什么时候要冷酷无情,彼此心里都清楚得很,好的创业项目就那么几个,谁不是铆足了劲想把对手踩在脚下。

“茹茹,我们真的要申请这个项目吗?我听以前厂里人说,现在开小吃店、开彩票站这些才是最赚钱的,毛利高,又没什么库存压力,但我们选的这个……”

临到大门口,周学根还是没忍住心里的焦虑,轻声朝着自己侄女问道。

“哎哟,侬烦死掉了,男人么一点不爽气,不是在家里茹茹都给你讲过了嘛?现在地方都挑好了,你再说其他的有什么用啦?天天就知道听别人讲,别人讲的有用你老早做厂长了,还会被下岗伐啦?”

婶婶的话一如既往的“刻薄毒舌”,看着牵拉着脑袋的叔叔,周清茹却差点笑出声来,一个身体里流着川渝大山血液的男人,没想到在上海生活了半辈子,到头来还是个“耙耳朵”。

进了办事大厅,更是一番人头攒动的景象,下岗工人们普遍心急火燎,但申请扶持政策所需材料和流程又并不简单,所以时常能听到有人提高了嗓门,在接待窗口大声嚷嚷。

兴许是预判到了这种情况,每每现场秩序行将陷入混乱的时候,就会有穿着红色马夹的社区干部箭步上前,把“上了头”的居民拉到一旁,一边递上茶水,一边安抚劝说。

但今天的周清茹完全不慌不忙,她之前就已经来踩过点,并且详细了解了申请程序,只见三人穿过熙熙攘攘的大厅,径直上了楼梯,转过二楼的弯角,便看到了标着“4050工程服务专区”的牌子。

申请名额的第一步自然是面对各种表格,这活被周清茹当仁不让地包办下来,她没有像其他人那样随便找个窗沿就奋笔疾书,而是让朱红娟发挥本领,占了一张小圆桌,然后定下心来慢慢填写。

周清茹的字娟秀漂亮,每一个空格处都再三确认后才会动笔,整张表格写完后当真是赏心悦目,让一旁的周学根猛竖大拇指。

这一招是萍萍的父母教她的,“4050工程”涉及全市上百万下岗工人,每天的申请材料数量惊人,但并非每一位申请人都已经做好准备,他们有些是道听途说,有些只是为了碰碰运气,甚至连相关的政策和哪些岗位适合自己都没真正了解过。

尤其是在部分热门的创业项目中,不符合入围条件的比比皆是,这时候想要脱颖而出,态度显然成为了隐藏的加分项。

诚然资格的审核与名额的竞标有着详细公正的条文规定,但这就和学生写作文一样,字迹端正,没有乱涂乱画的表格多少也代表着申请人的重视程度。

整套材料里,最重要的内容无疑就是申请的项目名称,在这一栏里周清茹一笔一划地写上了“东方书报亭”五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