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再次

在这之后,朱棣一边督促着边境各项防御事宜按计划稳步推进,一边也时刻留意着朝堂上的动向,确保各项举措都能顺利施行且不滋生弊端。

而瓦剌那边,马哈木和阿鲁台尽管在尽力恢复部落的元气,可诸多难题依旧接踵而至。那新招募的青壮年虽有一腔热血加入军队训练,但缺乏实战经验以及精良的兵器装备,整体战斗力的提升颇为缓慢。训练时,时常出现配合生疏,战术执行不到位的情况,让马哈木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却也只能耐着性子,督促将领们加强训练强度。

阿鲁台这边,尽管四处奔走,与周边部落积极交涉,可收效却并不如预期那般理想。一些往日交好的部落,见瓦剌新败,势力大不如前,对其态度变得模棱两可,收下礼物后,也只是敷衍地答应恢复部分贸易,提供的物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瓦剌的需求。而开垦土地、饲养牲畜之事,进展也颇为艰难,毕竟部落里老弱妇孺居多,劳动力有限,产出的粮草等物资只能勉强维持日常所需,想要积攒足够的储备以应对后续可能的变故,还需要漫长的时间。

瓦剌内部也渐渐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一些部落长老对马哈木和阿鲁台急于复仇、大力扩充军备的做法产生了质疑,觉得这样会让部落陷入更深的危机之中,他们主张先保民生,等部落真正富足稳定了,再去考虑与明军对抗之事。这使得部落内部原本就因战败而低落的士气,又添了几分分歧与混乱,马哈木和阿鲁台不得不花费精力去安抚这些不同的声音,以维持部落的团结。

反观明军这边,边境的防御工事在能工巧匠们的精心打造下,日益坚固完善。那隐秘的地下通道布局巧妙,里面储存的物资日渐丰富,安置的士兵也熟悉了在其中隐蔽和反击的战术。拒马阵和陷坑等障碍沿着边境线绵延开来,多次让前来试探的小股瓦剌骑兵吃了苦头,不敢再轻易靠近。

与周边部落的联络也愈发紧密,那些签订盟约的部落遵守约定,派出的少量兵力与明军一同巡逻边境,不仅增加了巡逻的范围和频次,还能借助他们对草原地形和其他部落情况的熟悉,提前获取不少有用的情报。每当有风吹草动,明军便能迅速做出应对,让边境始终保持着一种安稳的态势。

在应天城的朝堂之上,督察院等相关衙门对边防事务的监督十分严格,各项开支、物资调配以及人员安排等都需定期报备核查。这使得负责边防事宜的官员们不敢有丝毫懈怠,行事愈发谨慎,确保每一笔钱粮都用在了刀刃上,每一个士兵都能切实发挥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瓦剌与明军之间看似维持着一种表面的平静,可暗地里却依旧暗流涌动。马哈木和阿鲁台看着部落艰难恢复的状况,心中对明军的怨恨愈发浓烈,他们深知若继续这样下去,瓦剌恐怕再难有与明军抗衡的机会,于是开始谋划一些更为隐蔽的手段。

他们暗中派人潜入明军边境附近的城镇和村落,试图刺探明军边防的详细部署以及内部的情况,同时散播一些不利于明军的谣言,想要扰乱明军后方的民心。可明军这边早有防备,地方的守军和官府配合紧密,很快就察觉到了这些异常的动静,将潜入的瓦剌探子一一抓获,谣言也在官府及时的辟谣和安抚下,未能掀起太大的波澜。

瓦剌此次惨败而归后,整个部落都陷入了一片死寂般的绝望之中。原本好不容易重燃的希望之火,又被明军无情地扑灭,部落里的人们看着归来的残兵败将,眼神中满是哀伤与无助。那些失去了亲人的牧民们,悲痛的哭声在草原上回荡,仿佛在诉说着部落命运的悲惨。

马哈木和阿鲁台灰头土脸地回到营地,迎接他们的是部落长老们愤怒的指责和牧民们怨恨的目光。长老们痛心疾首地说道:“你们一次次的莽撞行事,让部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如今我们不仅失去了众多的勇士,连积攒许久的物资也消耗殆尽,往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马哈木和阿鲁台无言以对,只能默默低下头,承受着这一切。

为了安抚部落众人的情绪,马哈木强打起精神,向大家承诺会想办法弥补此次战败带来的损失,让部落重新振作起来。可实际上,他自己心里也没底,毕竟连续的失败已经让部落元气大伤,想要再次恢复谈何容易。

阿鲁台则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他开始反思自己之前过于急切地想要复仇,而没有充分考虑到部落的实际情况,导致如今这般凄惨的局面。他想着或许应该转变策略,先把重心放在部落的休养生息上,可又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对明军的仇恨依旧在心底燃烧。

在瓦剌内部陷入混乱与消沉之时,明军这边却是一片振奋。这次成功抵御住瓦剌的进攻,让明军的士气高涨到了极点,士兵们欢呼雀跃,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朱棣听闻捷报后,龙颜大悦,对参战的将士们进行了丰厚的赏赐,同时也告诫大家不可骄傲自满,要时刻保持警惕,因为瓦剌虽然再次战败,但难保不会又想出什么新的招数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