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依旧炽热,杨英豪站在府邸的庭院中,望着天空,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如何,他都要在这大明闯出一片不一样的天地,让朱祁钰的名字不再与悲剧相连,而是成为大明辉煌历史中闪耀的存在。
接下来的日子,杨英豪更是频繁地奔走,与各方沟通协调。他亲自去拜访一些朝中重臣,向他们阐述水利修缮的好处,争取他们的支持。有的重臣欣赏他的这份为百姓做事的心意,愿意帮忙在朝堂上说话;可也有的重臣对他心存疑虑,觉得他年纪轻轻太过锋芒毕露,并不愿过多掺和。
杨英豪也不在意那些质疑的目光,他深知,想要做成大事,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在筹集资金方面,他先是拿出了自己府邸的一部分积蓄,又发动身边的一些好友和支持他的人捐款。同时,他还想到了一个主意,那就是号召京城的一些富商们出资,为此,他专门举办了一场宴会,邀请了众多富商前来。
宴会上,杨英豪身着华服,端着酒杯,起身向众人说道:“各位商界的前辈们,今日邀请大家前来,想必大家也知道所为何事。京城周边的河道关乎着万千百姓的生计,也关乎着我大明的繁荣稳定。如今河道年久失修,急需修缮,我朱祁钰虽年纪尚轻,但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在此恳请各位前辈能慷慨解囊,若此事能成,各位的善举必定会被百姓们铭记,朝廷也定会有所嘉奖。”
那些富商们听了,有的面露犹豫之色,有的则互相观望。这时,一位平日里乐善好施的富商站了起来,说道:“殿下如此心系百姓,我等若不出力,倒显得小气了,我愿出银千两,略尽绵薄之力。”
有了这位富商带头,其他的富商们也纷纷响应,或多或少都拿出了一些银子。杨英豪看着这一幕,心中满是欣慰,这筹集资金的第一步总算是有了个好的开头。
而在朝堂之上,关于是否支持朱祁钰修缮水利的事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一些大臣觉得这是劳民伤财,而且朱祁钰此举有沽名钓誉之嫌;但也有不少大臣站出来力挺,说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应当支持。朱瞻基坐在龙椅上,听着两方的争论,心中权衡利弊。
最终,朱瞻基还是决定支持朱祁钰的计划,他开口道:“朕觉得钰儿此举并无不妥,修缮水利,受益的终究是我大明的百姓,此事便交由钰儿负责,不过朕也会派人监督,务必确保每一分银子都用在实处。”
得到了朱瞻基的准许,杨英豪更是干劲十足。他开始招募劳工,组织物资运输,亲自到河道边查看工程进展。工地上,劳工们来来往往,热火朝天地干着活,挖淤泥的,搬运石块的,各司其职。
杨英豪看着这忙碌的景象,仿佛已经看到了河道修缮好后,那河水顺畅流淌,灌溉着周边的农田,百姓们喜笑颜开的场景。可就在这时,麻烦事却接踵而至。
先是负责物资采购的人来报,说采购的一些石料出现了质量问题,不少石料都是次品,根本无法用于河道的修筑;接着又有人来告知,工地上有劳工受伤,可负责医治的大夫却迟迟未到,导致劳工的伤势有些严重了。
杨英豪眉头紧皱,他知道,这肯定是有人在暗中搞鬼,不想让他的计划顺利进行。他一边安抚劳工们的情绪,安排人重新采购石料,一边彻查那大夫未到之事,发誓一定要揪出背后捣乱的人,绝不能让这些阻碍挡住他改变命运、振兴大明的脚步。
随着调查的深入,线索渐渐指向了那位之前对他心存不满,觉得他锋芒太露的朝中重臣。杨英豪心中愤恨,可他也明白,没有真凭实据,不能轻易发难。于是,他一边继续收集证据,一边加强了对工程各个环节的把控,谨防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日子在忙碌与紧张中继续前行,杨英豪在这重重困难中艰难地推动着水利修缮工程,他的身影时常穿梭在工地上、朝堂中、各个与工程相关的地方,他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为了改变朱祁钰的命运,为了让大明更加美好,一刻不停地旋转着,而未来等待着他的,究竟是成功的曙光,还是更多隐藏在暗处的阴谋算计,一切都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