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夫差自从有了西施,就把姑苏台当成家了,一天到晚带着西施到处游玩,听音乐、看跳舞,玩得不亦乐乎,连国家大事都顾不上了。就太宰嚭、王孙雄这俩人整天陪着,伍子胥想见他一面,都难如上青天,经常被夫差找借口推脱。
越王勾践听说吴王夫差被西施迷得找不着北,一天到晚就知道吃喝玩乐,就又跟文种商量。文种说:“大王,我听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今年咱越国粮食收成不好,米价肯定得涨。您可以跟吴国借点粮食,救救老百姓的饥荒。要是老天爷想灭吴国,肯定会让吴王答应借粮的。”
勾践一听,觉得有道理,就派文种带着厚礼去贿赂伯嚭,让他帮忙引见吴王。吴王夫差就在姑苏台的宫里召见了文种。文种规规矩矩地磕头,说:“越国这地方不好,不是发大水就是闹旱灾,今年粮食没收成,老百姓都饿得不行了。希望大王能从太仓借我们一万石粮食,救救急。等明年粮食熟了,我们肯定加倍还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夫差说:“越王都给我当小弟了,越国老百姓挨饿,就跟吴国老百姓挨饿一样,我还在乎这点粮食?借!”
这时候伍子胥听说越国使者来了,也跟着到了苏台,见到吴王。一听夫差答应借粮,赶紧劝他,说:“大王,这可不行!现在这形势,不是吴国灭了越国,就是越国灭了吴国。我看越王派这使者来,不是真的没饭吃,是想把吴国的粮食掏空。您借给他,他也不会跟您更亲近;不借,也不一定就成仇。大王您不如拒绝他。”
吴王夫差却说:“勾践在我国当俘虏的时候,在我马前老老实实的,诸侯谁不知道?现在我让他回国,还保住了他的国家,他感恩还来不及呢,怎么会背叛我?”
伍子胥着急地说:“我听说越王每天起早贪黑,关心老百姓,招揽人才,就想着报吴国的仇。大王您还借粮食给他,我怕以后姑苏台上都得长满野草,变成野鹿的窝了!”
吴王夫差不以为然,说:“勾践都给我称臣了,哪有臣子敢打君主的主意?”
伍子胥瞪大了眼睛,说:“商汤伐桀,武王伐纣,不都是臣子打君主吗?”
伯嚭在旁边听不下去了,冲伍子胥喊:“相国,你这话也太过分了!我们大王怎么能跟桀纣比呢?”然后又对夫差说:“大王,我听说葵邱之盟的时候,就规定不能禁止邻国买粮食,这是互相照顾。何况越国还是给我们进贡的国家呢。等明年他们粮食熟了,让他们按数还回来,对吴国没损失,还能落个好名声,有啥不敢的?”
夫差听了伯嚭的话,就给了越国一万石粮食,对文种说:“我这是不听大臣们的话,把粮食借给你。明年丰收了,你可得说话算数,按时还我,不能失信。”
文种又磕头,说:“大王可怜我们越国,救我们的饥荒,我们肯定不敢忘恩负义,一定按时还粮。”
文种带着一万石粮食回到越国,越王勾践高兴得手舞足蹈,大臣们也都欢呼“万岁”。勾践就把粮食分给国内的穷人,老百姓都对他感恩戴德,直夸越王是个好君主。
第二年,越国粮食大丰收。越王勾践就问文种:“我要是不还吴国粮食,就失信了;要是还,又对越国不利。这可咋办呢?”文种笑着说:“大王,咱挑些好粮食,蒸熟了再还给他们。他们看我们的粮食好,肯定拿去当种子种。到时候长不出庄稼,吴国就得闹饥荒,咱这计策不就成了?”越王一听,哈哈大笑,就照文种说的做了,把蒸熟的粮食还给吴国,数量还跟借的时候一样。
吴王夫差收到粮食,还挺感慨,说:“越王这小子真守信用。”又看越国的谷粒又大又饱满,就跟伯嚭说:“越国这地儿就是肥沃,这谷种不错,让老百姓也种这个吧。”于是吴国全国上下都用越国的谷种,结果种下去啥也没长出来,吴国闹起了大饥荒。夫差还以为是地不一样,根本不知道是谷种被蒸熟了,文种这招可太损了!这是周敬王三十六年的事儿。
越王勾践听说吴国闹饥荒,就想趁机起兵攻打吴国。文种赶紧劝他,说:“大王,时候还没到呢。吴国还有忠臣在呢。”
越王又去问范蠡,范蠡说:“快了,大王您得多练练军队,等着机会。”越王说:“打仗的家伙都准备好了吗?”范蠡说:“会打仗的,得有精兵。精兵得有厉害的本事,大的像剑戟,小的像弓弩,这些都得找好老师教,才能练得好。我打听到南林有个姑娘,剑戟功夫厉害得很,还有个楚人陈音,射箭是一绝。大王您得把他们请来。”越王就派了两拨人,带着厚礼去请这俩人。
先说这南林的姑娘,也不知道叫啥名儿,从小在深山老林里长大,没拜过师,可这剑戟功夫天生就厉害。
使者到了南林,跟姑娘说了越王的意思,姑娘就跟着使者往北走。走到山阴道上,碰到一个白胡子老头儿站在车前,问她:“来的是不是南林姑娘啊?你有啥剑术,敢接受越王的聘请?咱俩比划比划。”姑娘也不客气,说:“那就请老人家指教。”
老头儿就从林子里拔了根竹子,跟拔草似的,拿着就朝姑娘刺过去。没想到竹子刺到姑娘跟前,“啪”的一声断了,老头手里就剩个竹梢儿。这姑娘眼疾手快,一把接住竹梢儿,反过来就刺老头儿。老头儿一闪身,“嗖”的一下飞到树上,变成一只白猿,长啸一声,跑没影了。使者都看呆了,心说这姑娘太神了!
姑娘见到越王,越王赐座,问她剑术的门道。姑娘说:“练剑得心里有精气神,表面上还得镇定自若。看起来像个温柔的小媳妇,动起手来就得像猛虎一样。要观察对手的动静,跟他斗智斗勇,速度得像兔子一样快,让对手眼花缭乱,防不胜防。要是学会了我的剑术,一个人能顶一百个,一百个人能顶一万个。大王要不信,咱试试。”
越王就派了一百个勇士,拿着戟去刺姑娘。这姑娘不慌不忙,把戟一个个都接住,还扔了回去。越王这下服了,就让她教军士练剑。这姑娘教了三千个军士,一年多以后,就告辞回南林了。越王再派人去请,人已经没影了。
小主,
有人说:“这肯定是老天爷想让越国兴盛、吴国灭亡,所以派了这位神女下凡,传授剑术,来帮助越国。”
再说楚人陈音,因为杀了人躲避仇家逃到了越国。范蠡见他射箭百发百中,就跟越王说了,越王便聘请他为射师。
越王问陈音:“我想听听弓弩这玩意儿是咋来的?”陈音回答:“大王,我听说弩是从弓演变来的,弓呢,又是从弹弓发展来的,弹弓最早是古代的孝子发明的。以前的人啊,生活简单朴实,饿了就抓鸟兽吃,渴了就喝露水,死了就用白茅包起来,扔到野外。有个孝子不忍心看到自己父母的尸体被禽兽吃掉,就发明了弹弓来守护,当时还唱着歌:‘断木续竹,飞土逐肉。’到了神农皇帝的时候,就把木头弯成弧形做成弓,把木头削尖做成箭,用来威震四方。有个叫弧父的人,住在楚国的荆山,他从小没见过父母,小时候就开始练习使用弓矢,射箭那叫一个准,从来没失过手。他把这射箭的本事传给了羿,羿又传给了逢蒙,逢蒙传给了琴氏。琴氏觉得诸侯之间互相征伐,弓矢的威力不够,就把弓横着固定在手臂上,加上机关,这样射箭更有力,就叫做弩。琴氏把这弩的技术传给了楚国的三侯,楚国从此就世世代代用桃弓棘矢来防备邻国。我家祖辈从楚国学到这门技术,到我这儿已经五代了。这弩要是射出去,鸟来不及飞,兽来不及跑,大王您要不信,试试看。”
越王就派了三千士兵,让陈音在北郊之外教他们。陈音教他们连弩的方法,三枝箭连续发射出去,让人防不胜防。三个月后,士兵们都学会了这厉害的射箭技巧。可惜后来陈音病死了,越王厚葬了他,把那座山命名为陈音山,这也是后话了。有个叫髯仙的诗人写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