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早上,迎着朝霞,炳宣站在玻璃窗前,若有所思地望着东方,一山之隔的盘古镇,是他日思夜想的故乡。从一九八五年来到祁禄镇读职业高中,多少次,星期六的下午,一群血气方刚的男女学生,由于交通的不便,从职业中专总校,经祁禄镇大坑、蛇洞、野猪坞、上横龙到盘古镇工农、山森,茶梓徒步几十公里,回家去拿点伙食费和盐菜。盘古镇、乱石乡、铁山镇、禾丰乡四个乡镇的同学,都是来回奔走在这崇山峻岭、森林密布羊肠小道之中的常客。每每想起这些,炳宣觉得仿佛就在昨天。
已经早生华发的炳宣,从军、考学到参加工作,经历了几个乡镇以后,来到了曾经读书的祁禄镇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从学生变成了干部,那条曾经放学回家的山路,现在变成一条驴友着名徒步线路,或将来要变成旅游公路,很多次,炳宣都组织队员去体验了,也许是交通的变化和往来人员的少了,如果没有当地向导,现在已经找不到原来的路了,但每次走了以后,那绝美的风景,令更多的队员想去重走。
炳宣站姿转为坐着,头脑不停地高速搜索。雩阳县十四五规划提到,南片几个乡镇规划为雩阳县休闲旅游区,令敏感地域环境,熟悉这一带旅游资源炳宣,为之一震,一直以来的政协提案,和现在的十四五规划旅游思路高度契合。真是应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古训。看到了这个规划,炳宣的脑子里浮现出一条绝美的旅游公路,环绕在祁禄镇与盘古镇的峻山绿水、峡谷飞流之间,从祁禄镇行十多公里宽阔旅游公路上高速,解决了红军小镇的交通瓶颈,联通了盘古镇的丰富古色文化,加上原有的国家4A级屏山风景区,三乡镇连片抱团,能发展壮大雩阳县的旅游事业,解决了来到雩阳县,几天去哪里玩的根本问题。
太阳突破云层,跨过高山,冉冉升起。在一片静谧的清晨,红霞满天的景象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太阳初升的崇山峻岭旖旎风光。
远处的崇山峻岭在晨曦的照耀下,显得静谧而神秘。山峦起伏,连绵不断,宛如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山间的树木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呼叫,仿佛在向新的一天致敬和输送爱音。
太阳开始缓缓升起,将天边染上了一抹金黄色。这抹金黄色逐渐扩散开来,将整个天空都染上了一层温暖的色彩。这时,崇山峻岭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山川、河流、森林和草地都变得生动而鲜活。
阳光洒在山间的小道上,照亮了那些还在晨雾中若隐若现的石头和草木。小道两旁的野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娇艳,为这崇山峻岭增添了一抹美丽的色彩。
红霞已经完全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太阳初升的金黄色和柔和的晨光。这崇山峻岭的风光如同一幅天然的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生命的无尽奥秘。此刻,一切都是那么的宁静和美好,仿佛连时间都在这美景面前停滞不前。
炳宣推开窗户,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鲜空气,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与活力。崇山峻岭的美景让他感到心灵的平静与放松。感到自己仿佛融入了这美景之中,成为了大自然的一部分。
这一切都是如此美好和令人陶醉,让炳宣感到仿佛置身于诗意的梦境之中。他默默地欣赏着这崇山峻岭的风光,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敬畏之情。感谢大自然的慷慨与无私,也感谢自己能够有幸领略这美妙的景色。
炳宣对着初升的太阳,拿起桌子上的相机,抢拍了几个绝美镜头。
在太阳初升的时刻,面对着故乡的方向,远处的崇山峻岭在晨曦的照耀下显得静谧而神秘。想象着修通公路后,故乡的未来将如何变得更加美好。
这些山峦背后,隐藏着无数村民们日夜期盼的希望。现在矿产资源已枯绝的盘古镇,有着名开国领袖毛泽东江西最早、全国唯一工业调查的《仁风山调查》纪念馆;有大量的五六十年代以来的矿山生产建筑,生活住房建筑;有着丰富的矿山文化,采矿研学文化;有万亩高山草甸区;有高、中、低气流丰富,一年有300天可飞全国罕见滑翔起飞点;有着丰富的洁净的水资源及几百亩沙场。却只能靠天吃饭,耕耘着贫瘠的土地。而将来,一条旅游公路就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
修通的公路,就像是开辟了一条致富通道,将带领故乡的特产走出大山,让外面的资源进入山区。比如,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可以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海外;还有山上的旅游资源也可以得到开发,吸引游客来到这里,为故乡带来更多的收入。
当这些变化成为现实,村民们的生活将得到极大的改善。他们的收入会增加,经济条件也会得到提升。这将为故乡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希望,孩子们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年轻人可以找到更多的就业机会,而老人们也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此外,修通公路也将促进故乡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当地人可以更好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外来的游客和投资者也可以通过这条通道来到故乡,为这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太阳继续升起,炳宣的思路越发清晰,但深知修通公路并非易事,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只要坚定信念,相信未来,就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美好的梦想。炳宣坚信,在不久的将来,这条公路将会连接起故乡与外界的美好未来,带给百姓迎来更多的希望与机遇。
炳宣不忘,在记事本写下这一目标。
然后又站在窗前,望着一览无余的乡村田野。
春耕农忙的农人,已陆续起床,打着哈欠,有的扛着锄头、犁耙,牵着牛;有的开着手扶犁耕机,正顶着早上的寒意,走向田间,去除草、犁地,开始了新一年的春耕农忙。
上学的学童,一路戏嬉,一路追打。背着厚重的书包,大多数手里拿着牛奶和包子在吃,行走在田间地头新修的泊油马路上,在小学、初中上课铃响起前,来到学校,开始上早课。
炳宣从田野收回目光,看着一层层的连绵不绝的高山,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炳宣的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