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城之中,贾府近来连续出事,此事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令京城众人皆惊愕不已。虽说如今的贾府已不复往昔辉煌,可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便贾府正走向没落,它依旧是八公之一。王子腾虽掌管京营,手握重权,然而京营内大部分将领对贾府尊崇有加,行事多以贾府马首是瞻。还有平安州那边,与贾府的交情亦是匪浅,这些关系都是摆在明面上,众人皆知的。更让人捉摸不透的是,先荣国公、如今的河东王贾代善,这位在世时可是军中当之无愧的第一人,谁也不知道他曾给贾府留下了什么不为人知的底牌,这也使得贾府即便落魄,仍在京城势力格局中占据着独特的位置,令人不敢小觑。
贾府忙完贾敬的丧事后,府中一片萧瑟。贾母眼见贾府今年诸事不顺,心中满是感慨与忧虑,不禁悲从中来,长叹命运无常。她心怀虔诚,决心吃斋三个月,以祈求上苍庇佑,为贾府消灾解难。这一决定一下,阖府上下众人纷纷效仿,一时间,贾府内饮食从简,各项开支大幅减少,原本的奢华景象也悄然收敛了许多。
贾府的种种变故,却与赵轩毫无关联。如今,林黛玉已然到了及笄之年,出落得亭亭玉立,才情与美貌兼具。而赵轩距离及冠之礼也仅剩两个月时间。此次他从南疆归来,目的便是与林黛玉商议婚事。在南疆的日子里,他时常思念着林黛玉,那温婉可人的模样总是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如今女孩长大成人,他觉得是时候将两人的终身大事提上日程了。
这天一大早,晨光熹微,赵嫣便忙碌起来。她精心挑选了一身得体的衣裳,妆容淡雅,尽显端庄。她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早早便请了安城伯夫人担任媒人,一同前往拜访林如海。考虑到林如海未曾续弦,家中缺少女主人操持,赵嫣行事极为周到,提前多日便通知了林如海今日的安排,好让他有所准备。林如海接到消息后,亦是不敢怠慢,赶忙请来在国子监任职的远方宗亲的夫人,以便接待赵嫣及安城伯夫人。若不是有这位宗亲夫人帮忙,今日的场面还真不知该如何应对。
众人相见,一番寒暄后,便进入正题。由于之前双方早已过了小定,彼此心意相通,此次不过是商量大定与成亲的日子。大家围坐在一起,气氛融洽,你一言我一语,很快便谈妥了各项事宜。最终商定,在赵轩及冠后的一个月后成亲。
诸事商定完毕,众人心情都颇为轻松。安城伯夫人看着眼前的场景,脸上带着笑意,半开玩笑地说道:“林夫人,您也该劝劝林侍郎了,他该续弦了。不然等到林姑娘出嫁那日,这么大的场面,谁来招待女宾啊。”这位林如海宗亲的夫人听后,连连点头称是,应道:“夫人言之有理,回去我就同我家老爷说,让他劝劝堂兄,可不能误了这等大事。”
在贾府与赵府为林黛玉和赵轩的婚事紧锣密鼓筹备之时,贾母的内心却泛起了层层波澜。当她听闻赵轩和林黛玉的成亲日子已然定下,心中顿时焦急万分。她心心念念着要将迎春送入赵轩府上为妾,如今这二人婚期既定,迎春进赵家的事便如燃眉之急,容不得再拖延。
贾母深知此事非同小可,需得找个得力之人商议,思来想去,她把目光投向了王熙凤。这日,贾母屏退左右,独独留下王熙凤,神色凝重地说道:“凤丫头,你也听说了,那赵轩和林丫头的婚期定了。我想着,咱们府里的迎春也该早日进了赵府,给那赵轩做个妾室,这事儿得抓紧办,你可有什么主意?”
王熙凤一听,心中暗自吃惊,但面上依旧不动声色,赔笑道:“老祖宗,您这想法自然是极妙的。只是这事儿还得从长计议,赵府那边如今忙着筹备婚礼,咱们贸然提迎春的事儿,怕不是时候。”
贾母皱了皱眉头,说道:“这我也知道,可若是等他们成了亲,再提迎春的事儿,怕是更难了。你且想想办法,如何能在这之前把事儿定下来。”
王熙凤眼珠一转,沉思片刻后说道:“老祖宗,依我看,咱们得先找个由头,让赵府那边对迎春有个好印象。不如趁着近日有个什么宴会,把迎春带过去,让她在赵家人面前露露脸,展示展示咱们贾府姑娘的风范。”
贾母点了点头,道:“这主意不错,只是不知何时有合适的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