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流只能苟延残喘,开源才能补充己身。
承载着能量的孢子从一众植被身上飘出,被青丝虫用淡淡的水雾所裹挟。
带到了自己的身上,填补着自身对于能量的与养分的缺失。
而青丝虫体表的骨甲,也在此过程中,变得面目全非。
除了最基本的支点骨架,与喷丝口附近,需要着重承受能量的部分之外。
其余的连接处,一律从“一体全包裹式”变成了“多分段嵌合式”。
这种技巧似乎是出自于,岩甲巨蜥的【不稳定鳞片】,又有点像绒火蛾的“鳞粉结构”。
而那些被水雾带来的孢子,便挂载在了这“可拆卸式”的嵌鳞之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由于孢子中的能量,来自于不同的植被。
颜色与储能的方式亦有差异。
使得青丝虫原先通体灰白的骨甲,此刻再度变得五彩缤纷起来。
先去附着在骨甲上,代替体内器官供能的“纹身”。
此刻,纹身的路径之上,也长出了许许多多的纤细绒毛。
这些绒毛在青丝虫有意识的控制之下,串连在一片片嵌鳞之间。
吮吸摄取着,那些挂载在嵌鳞之上,颜色各异的孢子。
而在嵌鳞与骨架之间的空隙,则是被青丝虫塞入了大量的孢子,以方便喷洒。
以填补被风或是过往动物撕裂的孢子雾层,所造成的“感知缝隙”。
缝缝补补,填填改改之下,时间过得非常之快。
转眼间,已是过去了半天。
气温升高,烈日高挂。
此时已是正午。
炽热的阳光洒落而下,大多数动物都选择了避而不出,或是寻阴凉之处避暑。
无论是猎食者,或是猎物,都已离开了一片空地,躲藏了起来。
缺乏可参照对象,青丝虫的改造计划,不得不在半途终止。
先以“节能版”的半成品,凑合着自身能耗。
倒是那些挂载在嵌鳞之上,摄取了养分与能量的孢子。
在烈日之下,竟开始了“光合作用”。
像是一大片绿油油的藻类植物一般,覆盖在青丝虫的身上。
显得绿意盎然,郁郁葱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