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知是八仙劫中数,瑶池元君下凡来,点化何秀姑!

想到此处,清娥元君正为难时,又忽地心血来潮,将那宿主随念智神通一运,达诸十方,刹那间,就念头一明。

旋即,她玉手一挥,眼前玄光流转,就化作一方仙幕来。

所现之景,正是一绿鬓红颜,头扎双螺少女于案前诵经之貌。

那少女,不是旁人。

正是何秀姑。

“原来是与你有缘……”

望到何秀姑,清娥元君轻笑了声。

当下,她也不在宝座之上修行,而是径直去取了那兜炁云母。

分出一具化身,携带此物,去了人间,赐一妙法。

……

……

说这两载之中,何秀姑一直按照韩湘子教她的方法,诵念那三卷经文。

日复一日,早晚不停。

到眼下,她已能把这三篇经文记的滚瓜烂熟,且倒背如流。

说来也怪。

自从,她诵了这道经之后,只觉头脑愈加聪慧,心宁神安。

学堂之中,何秀姑更是才思敏捷,面对先生提问,可对答如流。

不仅能作诗答对,还文有妙笔。

其才女之名,已然传遍了整个增州。

得益于此,何泰一家的豆腐,也是声名远播。

……

……

阳春三月,寒气渐退。

春发万物,那罗浮山脚下桃红柳绿,万紫千红,繁花开得灿烂多姿。

是月十六,山里举办庙会。

吸引了不少善男信女前去拜祭烧纸。

其中,自然少不了何泰。

这日,他领着一家三口,拎了些上好的纸钱香烛。

乘船渡过桂乡的渡口,便到了罗浮山脚。

放眼望去,四周人影绰绰。

踏春游玩的人不少,上香拜庙的更多。

何泰怕秀姑走散了,就让何窦氏将她盯紧些。

一路爬到山上,何泰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

这庙里的人也忒多了。

很多是冲着山上景色来的。

加之庙会时节,方圆百里的百姓几乎全到了。

本以为山脚下,已经人满为患了。

没想到,庙里更夸张,简直摩肩擦踵,人头攒动。

好不容易把纸烧了,又在老道君跟前点了蜡。

何泰还想去应老道那里坐一坐。

应老道是罗浮观的观主。

他年岁不小了,满头白发,身穿氅衣。

可等何泰挤进去时,发现屋里已坐满了人。

正和应道长说话的人,穿着绫罗绸缎,身边还跟着小厮。

这一看就是官宦人家的家眷。

心知今日应老道也够忙的,还要满屋子人要等,何泰想了想,就退了出去。

赶明儿再来看看应老道。

与妻女会和之后,何泰一行三人就匆匆下山了。

到了山脚下,由于船家还没来,何泰等人只能在渡口等着。

但何秀姑闲不住,她见山脚下景色秀丽,百花盛开,便与父母提议去踏春。

想着船家没来,何泰就答应了。

毕竟,一家人难得出来游玩一趟。

“卖风筝了!”

“卖糖人了!”

“新出炉包子,桃花陷的,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

罗浮山脚下的渡口很热闹。

现在是踏春时节,今儿又赶上了庙会,许多有头脑的商贩,就把生意搬到了这里。

吆喝声不断,吸引了不少过来瞧一瞧。

尤其是一些孩童,一窝蜂朝卖风筝住跑去。

大人拦也拦不住。

望到这一幕,摊主笑眯了眼。

“爹,我饿了。”

路过卖包子的摊上时,何秀姑望着那热气腾腾的包子,有些走不动路了。

“那爹去买几个尝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闻言,何泰二话没说,转身去买了五六个包子回来。

上下一趟罗浮山不容易,何泰知道闺女肯定饿了。

吃着包子,何秀姑就在山脚下逛了起来。

只不过。

在路过一片桃花时,她听见有人在争吵。

“当我是你的亲儿啊?”

“这么远的路,来回一趟,钱也不给,给你白送吗?”

“就是就是,天下间哪有这么好的事!”

“还拿着这么一大堆东西,可怪累人了,少了八文钱,大家绝对不干!”

“……”

却说。

一桃树之下,一白发苍苍的老妪,正瘫坐在地上,气喘吁吁。

身前是两捆纸钱,还有一包香烛。

瞧见此处吵的厉害,何秀姑一脸好奇走了出去。

这厢,何泰见状赶紧拉着媳妇走了过去,凑个热闹。

一是怕何秀姑乱跑,二是他也想弄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

“大家就当行行好,可怜可怜我这个老太婆。”

“我家老头病重,就想着来观里,求见应道长,但走了这一路,到了山脚下腿疾犯了,走不了路。”

“你们发发慈悲,把这些纸钱元宝蜡烛,送到观里,替我这个老太婆烧了。”

面对人群之中的嘲弄指责,那老妪致歉不断,一遍遍哀求大家。

“老人家,不是不相帮,是这来回一趟,太费力劳神了,观里人也多,小身板的压根也挤不去。”

“应道长屋里也坐满人,正和增州长史的母亲叙话,怎么请动的他?”

“我看,还是改日再来。”

有位刚从观里下来的好心人,听到老妪这番言语,立马劝道。

“可家里的老头子等不起!”

老妪着急,道。

说着,就欲挣扎起身。

但她腿疾犯了,压根站不起来。

试了几次,依旧不行。

“害!”

“老太婆,看你实在可怜。”

“要不这样,你给我六文钱,我行行好就帮你把东西送上去,至于能不能请得来那应道长,就看造化了。”

有位年轻人看不下去了,他来到跟前,对老妪说道。

“我也就只有三文钱了……”

老妪无奈伸出了干枯的手掌,上面躺着三枚油腻腻的铜板,道。

“也行,我就当发善心了。”

那人见只有三文钱,无奈摇了摇头,道。

“那就多谢这位小哥了。”

老妪脸色一缓,眼里有了光彩。

只不过,就在她把钱给那年轻人时,一道清脆的声音就响了起来:

“老婆婆,你不要给!”

此话一出,众人寻声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