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拉沃契金设计局就此陷入困境,主要问题还是来自于功率不足的发动机,眼看就要火烧眉毛,再等更大马力的克里莫夫发动机显然是来不及了,况且就算等来了也是优先供给雅克。

另一个和拉沃契金一样不好过的是什韦佐夫,苏联航空发动机设计师,自家的M-82风冷发动机没人用。

其实M-82发动机有一个非常大的潜在用户,就是伊尔-2强击机,风冷发动机的抗打击能力要远好于液冷发动机,十分适合冒着密集的地面炮火执行舔地任务的伊尔-2。

包括伊留申本人也更倾向于装备M-82发动机的伊尔-2,但高层认为AM-38液冷发动机产能充足,并且装备AM-38液冷发动机的伊尔-2保有量很大,临时换发会影响产量,而且也不利于零部件的通用性,一句话,战争时期产量至上,通用至上。

装备M-82的伊尔-2就此被否决,M-82发动机也无用武之处。

愁眉不展的两人在一次参加莫斯科的会议上不期而遇,两人一见如故,并最终促成了拉格-3换装M-82发动机,即后来的拉-5的传奇诞生。

不是说拉格-3换装了M-82发动机就一下子成功了,隔壁的米格和雅克也尝试过换装M-82发动机,结果都翻车了。

首先M-82发动机作为风冷发动机,它的直径要比克里莫夫M-105液冷发动机大不少,其1700匹马力的功率倒是大了不少,但更大的直径带来更大的阻力,必须在发动机减阻上下大功夫。

为此拉沃契金设计了更为圆滑的发动机整流罩,以及可调节的进气量散热片,发动机架也重新设计以适应M-82发动机。

其次M-82比原来的M-105重了200多公斤,整机的重心发生改变,还要减重修形等一系列改进。

最后在1942年2月试飞时表现出不错的性能,速度比拉格-3提升了足有10%,说明换装M-82发动机和一些列的改进思路是正确的,而改进后的原型机一系列不错的性能很快引起了高层的注意,拉沃契金设计局也得以保全。

1942年9月,原型机正式改名为拉-5,并在1942年末有超过1000架拉-5开始服役。

但此时的拉-5距离完全体还有些距离,面对德军新型的Fw-190A还有差距。

当然拉-5的潜力挖掘也才刚刚开始。

首先是换装有增压器的M-82F型发动机的拉-5F出现了,增加了发动机在1500米以上的出力,同时应前线飞行员强烈要求对座舱后部进行了改进设计,改善了后向视野,加装防弹玻璃。

而真正的完全体则是装备了具有喷射式化油器的M-82FN发动机的拉-5FN,动力提高到1850匹马力,而且也不怕负G机动了。

除了换装发动机,拉-5FN也用的起铝材了,其机翼结构开始使用金属材质,进一步减重并增加机体结构强度,从而达到了拉-5系列的性能巅峰,苏空对于德空的优势开始展现出来。

1943年8月,毛熊缴获了FW-190A4型战斗机,将它与拉-5FN进行对比试飞。

结果表明,FW-190在中低空的速度和机动性都要逊色于拉-5FN。

拉-5FN与FW-190同时水平盘旋,一圈后就可以切入FW-190的内圈。而在3000米以下,拉-5FN即使是打开舱盖飞行,速度也要比FW-190快15-20KM/H。

这使得FW-190在对付拉-5时能往高空带就往高空带,避免在中低空缠斗。

拉-5(之后的都默认为拉-5FN)优良的中低空机动性除了得益于大马力的发动机,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特别设计,那就是拉-5独特的前缘缝翼设计,除了拉-5,你几乎看不到有类似设计的二战螺旋桨战斗机。

拉-5在机翼外侧前缘都布置了前缘缝翼,前缘缝翼能有效的改善战机在大迎角下的失速特性,延缓其后部的副翼失速,提高副翼的效率,这样绝妙的设计有效地增强了拉-5的中低空低速机动性。

不单单是拉-5,苏系战斗机的中低空机动性都十分的突出,这是苏空的一大特点。

有人认为机动性依然是十分重要的,能量战被妖魔化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机动就是对能量的运用和消耗,更高的机动性能更灵活的运用能量,在该用的时候能把他有效地释放出来,通过机动将能量转化为角度,迅速获得射击窗口发动攻击,并且在被攻击时更容易摆脱敌人的射击轴线。

但是释放后能不能迅速的得到补充是一个更大问题,早期的毛熊空军十分注重机动性,但能量释放后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发动机功率不足,双翼阻力太大,换句话说机动只能是一次性的,用完了就跟不上了。

但在换装大功率发动机,大幅进行减重减阻,使能量的补充和保存得到保障后,高效的机动对能量的灵活运用就变得极具优势,在面对能量战时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阔爷驾驶拉-5的改进型拉-7击落两架以能量战着称的P-51D野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拉-5的优秀性能培养出一大堆的苏空王牌,其中不得不谈的就是苏空第一王牌伊凡·尼基托维奇·阔日杜布,至战争结束时已打下德国飞机62架,这个战绩不但是毛熊第一,也是同盟国空军王牌飞行员首位,同时他还是苏军中唯一曾击落德国喷气式战斗机的飞行员。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甚至是全世界的第一王牌飞行员。

可能有人说那个德国王牌哈特曼才是第一王牌,世界上击落飞机最多的飞行员,总共击落了352架飞机。

比较一下阔日杜布和哈特曼是很有意思的,德空第一王牌哈特曼少校,他击落352架飞机,在数量上排在第一位,哈特曼少校个人完成1425次战斗飞行,其中800次参战,以他352架的战绩,平均出战2.2次才击落一架敌机。

可见德军创下如此令人惊讶空战成绩,不仅指望空中格斗技巧,还有不知疲倦的作战。

阔日杜布从1943年3月参加战斗到1945年5月德国战败投降,飞行330次,参加空战120次,击落62架敌机,还不包括团体击落,平均出战2次击落一架敌机。

另一方面阔日杜布击落敌机62架,其中包括22架性能优秀的德国战斗机Fw190和19架着名的BF109战斗机-——这些都是德国一线的主力战斗机。

而且,阔日杜布从未被击落过,只被对方击伤迫降过一次,甚至从未负过伤,这在空前惨烈的二战空战中简直是个奇迹,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他长期作为飞行教官高超的飞行技巧,而哈特曼却被击落迫降16次,还有一次被俘。

至于阔日杜布击落两架P-51D是怎么回事,原因是阔日杜布旺盛的好奇心。

当时丑军B-17正在轰炸柏林地区,凑巧苏联空军也在附近地区攻击德军地面目标,阔日杜布正好发现几架完成任务正在返航的B-17,对这些“空中堡垒”闻名很久的阔日杜布决定接近一点,好看仔细点。

这时担任护航的2架丑军第332战斗机大队(美军中唯一由黑人组成的战斗机大队)的P-51D发现两架“红色机头的FW-190”(这波是红色机尾对红色机头)正在接近轰炸机,于是立即开火射击,阔日杜布也毫不示弱,一番空战将其一一击落。

事后报告他称遭到两架“FW-190”(背锅侠FW-190)的攻击,并在随后的空战中击落了他们。

两名丑国飞行员一人死亡,另一人跳伞后被苏军解救,他告诉毛熊人他是被德国FW-190击落的。

在返航后,阔日杜布飞机上照相枪中胶卷洗出来后,情报军官发现他击落的实际上是2架P-51D。

联想到那个丑国飞行员的话,很明显阔日杜布实际上是击落了友军的飞机。

这件事被他的上级“压”了下来,为了不引起麻烦,这次空战从团里的正式记录中抹去了,不过情报官将这些照片交给阔日杜布作纪念,这些在战后若干年后才发表。

前面也已经提到过了拉-5的终极改进型拉-7。

拉-7通过风洞试验,进一步完善了气动外形,主要改进在于机头的进气口改在翼根处,油冷器的进气口由机头下部改在机腹下部,使得机头的整流罩变得更加完整光滑,进一步降低空气阻力提升速度。

另外,除了这些看出来的改进外,还有很多看不出来的改进,操纵品质大幅改善,使得拉-7成为了二战苏空之最,能与之匹敌的也只有雅克-3。

至于两者谁为最优,在军方的许可下,拉-7与雅克-3进行了模拟空战。

拉-7由第九亲卫战斗连队长Vladimir Lavrinenkov领队,雅克-3则由着名法籍援苏部队“诺曼底涅曼”航空团队长Louis DeIfino领队,双方均携带一名最默契的僚机,以二对二的小队进行模拟空战。

交战中,拉-7利用较强的加速性和垂直机动屡次摆脱咬尾,并占据高位意图压倒对手。

而雅克-3则频频使用轻盈的水平机动切入对方的内圈,或闪躲对方的射击轴线。

小主,

交战结果难分胜负,在激烈的对抗中,由于频繁进行高G机动,导致拉-7领队 Lavrinenkov心脏病发作,不得不退出战斗。

可以说雅克-3和拉-7算是卫国战争期间苏空最高水平的代表了。

但不管雅克3还是拉7,距离现在都太过遥远,朱传仁不予考虑。

他的首选还是喷火,其次是P40。

老常也确实在沿海地区,布置了大量空军部队,以便应对潜在威胁。

不过朱传仁也没放弃毛熊武器的想法,t34他是肯定要弄一批的。

哪怕发挥不出太大的作用,至少也是一种威慑。

t34是一款拥有革命性的划时代意义的坦克,也是苏军中流砥柱式的装备。

当然,也必须要正视t34的种种缺陷。

许多人认为“t34在历史上之所以能获得较高的评价和扭转战局的实力,是由于其做工粗糙和皮实可靠。”

然而这是错误的。

t34的“皮实可靠”并不是因为其做工粗糙,并且与其他坦克工业强国更精密的作业相比,t34较为粗糙的制造工艺本身也并没有带来什么优势,还造成了严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