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科举改革从乡试开始

刘升道:“今日已是七月十八,若按旧有时间确实有些赶了,不方便筹备。不如便将时间延后至八月二十一、八月二十四、八月二十七这三天。

牧斋先生,有一月时间,可够礼部筹备各省乡试事宜?”

钱谦益不愿扫了刘升的兴,一咬牙道,“应该足够。”

旁边王铎却是个谨慎的人,怕完不成任务担责任,便补充道:“陛下,礼部需要多少时间筹备此事,还需看乡试如何改革。若改革太多,所需筹备时间怕是得更久些。”

由此看来,王铎这个礼部左侍郎也不是完全无用,偶尔还是能对钱谦益的言行进行查缺补漏的。

听此,刘升便问:“以前乡试主要考哪些内容,如何考?”

钱谦益道:“乡试第一场主要考四书五经之义理,即考生对《四书》、《五经》及各家注疏的基本掌握情况。

这一场考试答案都是固定的,因为《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必须用朱子集注作答。

五经中的《易经》需用程传和朱子本义,《尚书》需用蔡氏及古疏注,《诗经》须用朱子集传,《春秋》用左氏、公羊、谷梁三传及胡安国、张洽传,《礼记》则用古疏注。”

王铎又见缝插针地补充道:“明永乐时曾颁布《四书五经大全》,为国子监及府州县学的统编教材,亦是科举头场的标准答案出处。”

刘升听完直皱眉,他算是明白为何到了明清时期,儒学几乎完全沦为程朱理学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因为这头一场的科举考试中,二程及朱熹注疏所占比例太大了,尤其是朱熹的。

刘升不禁暗自腹诽:莫非这当初朱元璋、朱棣就因为朱熹与他们同姓,甚至被谣传为他们的祖先,所以才多用朱熹的注疏来当科举标准答案?

事实如何,刘升不清楚,但他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