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升含笑抬手,便打量起宋应星来。
作为明末历史爱好者,刘升自然是知道宋应星这个明末“科学家”的。
结合绣衣卫所调查到的资料,以及后世的一些信息,刘升对宋应星情况已相当了解。
宋应星今年已五十五岁,江西奉新(宜春)人,万历四十三年与其兄长宋应升一起中举,此后六次到北京参与会试,皆不第,遂断绝科举之念。
此后不久,其兄长宋应升通过吏部铨选担任浙江桐乡县令,宋应星则回乡奉养老母。
他从小便喜欢百工百艺之道,便在这几年读了很多杂书。
等到崇祯八年,宋应星也通过吏部铨选踏上仕途,先是担任袁州府分宜教谕。
明末县学教谕很清闲,他依旧有大量时间读书,乃至编写着作——《天工开物》等相关文章,大部分便是在这一阶段书写与刊印的。
崇祯十一年,他因政绩优异,升任浙江汀州府推官。他在任上不过两年,便因不喜官场昏暗,辞官归乡。
历史上,宋应星会在明年再次被明廷征辟,担任凤阳府亳州知州,并在崇祯十七年初再次辞官归乡。
明亡后,宋应星一直隐居不仕,据说活到八十岁才去世。
感觉到刘升打量的目光,宋应星心里略有些忐忑。
因为他完全想不明白,这位已坐拥七省之地,将替代大明改朝换代的开国之君,为何会知道他的名字,又为何会专门下旨征召他到南京来。
毕竟他此前只是个举人,屡试不第,后来虽然踏入仕途,却也只是官至一府推官而已。
既无文名,又无官声。
在江西仕林中即便与兄长一起有点薄名,其他士人谈论起他来,也常耻笑他沉迷于百工百艺等奇技淫巧之道。
便是他自己,也自认为胸无大志,与贤才名士扯不上半点关系,实在不知这位大崋乾元皇帝召他何用。
“听说宋先生编写了一本名为《天工开物》的书籍,专门记载农、工等百工技艺?”
宋应星听了微愣,但还是点头道:“是。”
这时,刘升拿起一本书,正是市面上流传的《天工开物》,语气温和带着喜悦地道:“此书,在朕看来,要比很多科举文章乃至经典注释都有价值。可惜市面流传稀少,将来或有失传之忧。”
听到刘升这发话,宋应星先是一阵欣喜,随即便有点惶恐了,道:“不过是本记载工艺的杂书,实在当不得陛下如此夸奖。”
“如何当不得?”刘升正色道,“宋先生可知我大崋军队自建立以来,为何强过明军、闯军甚多,屡战屡胜?”
宋应星道:“应是足兵足饷,赏罚分明之故。”